第61章发财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南明:重生朱由崧!
忻城伯赵之龙和保国公朱国弼被抓捕,让南京城中陷入一片诡异。
锦衣卫很快就审讯出两人通敌结果。
据说他们两个在认罪时非常嚣张,几乎把所有南京城的贵勋们都攀咬了出来。
赵之龙和朱国弼俩人的意思很明显:弘光天子朱由崧,你有本事把所有的人都抓了呀。
中午的时候,弘光天子朱由崧下诏,正式公布赵之龙和朱国弼的罪名。
赵之龙、朱国弼通敌卖国,还欲攀咬构陷大明功勋,罪加一等。
下旨判罪:赵之龙、朱国弼斩首,抄家,家人流放琼州岛。
原本压抑至极的南京城听到这个判决,气氛算是松了下。
很快皇帝派出的抄家队伍就出发了。
面对这两家数百年的公侯世家,抄家队伍阵容很强大。
由锦衣卫南镇抚司指挥同知冯可宗、北镇抚司指挥同知陈明遇、司礼监随堂大太监,皇宫内务大总管田成三人带队。
昔日不可一世的忻城伯和保国公府的家人们,如今被锦衣卫蛮横的赶了出来。
里面的钱财、字画、金银器具,全部被锦衣卫给搜刮了起来。
对于抄家这种事,这些年轻的锦衣卫小伙子都是初哥,表示紧张又刺激,但并不妨碍他们心跳加速,热血沸腾,欢快的进进出出。
期间偶尔打碎几个名贵的瓷器古董,那也是再正常不过。
大太监田成一手挥舞着佛尘,一手拿着一只蘸满墨汁的笔杆子,心痛的大声尖叫起来:
“哦!天啦噜,你们都给咱家小心些,那是唐朝的大彩釉,得几百两银子呢!”
忙碌了一下午,这个庞大的抄家队伍表示抄不完,根本就抄不完。
傍晚时分,总算是初步的把钱粮统计了出来,田成抱着记账本子,快速回了皇宫。
田成可是一直跟着朱由崧身边,他知道皇帝陛下为了钱粮都快急疯了。
~~~
这时朱由崧刚刚见完河南巡按陈潜夫。
陈潜夫听说那个童妃是建奴刺客时,吓得肝胆欲裂,连忙进宫请罪。
朱由崧却对陈潜夫好言抚慰,表示朕是相信陈卿的,陈卿是我们大明的大忠臣,陈卿也是受到了欺骗。
陈潜夫见陛下非但不降罪于己,还好言相慰,对自己如此宽容。
现在听着陛下温婉柔和的语气,瞬间感动的双眼通红,唔的一声趴在地上大哭,表示皇帝陛下如此信任我,我必要对陛下肝脑涂地。
朱由崧非常高兴的扶起泪流满面的陈潜夫,对这位有骨气抗清英雄,他又怎么会怪罪呢,你看看,现在不就收下了陈潜夫的心吗。
朱由崧又询问了河南的一些情况,直到天色已晚,陈潜夫才出宫。
当田成抱着账本进宫时,就碰到了被感动得泪迹未干的陈潜夫出宫,让田成心中疑惑不已。
朱由崧在皇宫一直等抄家的消息,看到迈着小碎步的田成,原本坐着的朱由崧都直接站了起来,引颈张望。
“皇爷,这是目前查抄出来的账本。”
朱由崧接过账本翻看,心中暗呼,“这回真是发财了!”
好家伙,这两百多年的勋贵世家果然肥的流油。
try{ggauto();} catch(ex){}
两家目前总共查抄出现银380万两,各类金银器皿价值不下于100万两。
他们两家和南京勋贵们经营了几個大粮行,也在查抄之列,抄出米面66万石,这些粮食都够南京城的100多万人吃一个多月了。
这只是朱由崧要求先把钱粮先快速查抄出来,他要急用,还有其他产业都没登记。
以现在锦衣卫那些抄家完全没经验的生瓜蛋子,想要把田产、房产、商铺完全找明白,怕是得好几天。
现在朱由崧急需用钱用粮,他立刻把这些钱粮进行分配。
这群帮忙干活的锦衣卫是自己人,不能亏待,留一成给他们做资金。
皇帝也得讲人情世故,想要人干活,就得给人家一定的好处。
再说自己给足了好处费,要是有人还敢毫无底线过分伸手,到时候自己想处罚起来也有道理。
首先要拿出银两给卫辉之战伤亡战士的抚恤,战死者每人30两,伤者减半。
还有要给工部军器局银子,让他们赶紧造枪、造炮、造盔甲。
现在有钱了京营得扩军,先扩二万,不,得三万。
要知道永乐年间京城部队高达25万,要是自己有这么牛逼的军队,什么左良玉,刘良佐这种渣渣,敢不听话直接揍趴下。
粮行的粮食调拨35万石去归德府,要不是怕调走太多粮食引起南京粮价不稳,他都恨不得将这些查抄来的粮食全部投入河南。
这些粮食不但要供应阎应元的部队,还有黄河北岸撤过来的百姓也要相应的扶助。
刚刚他从陈潜夫口中得知,有许多从北直隶的难民逃往河南和山东。
这些难民都是被满清政府逼得没活路的北直隶原住民。
满清八旗占据北京后跑马圈地,从原住民手中抢占了大量土地。
抢占了大量土地,当然还得有人帮他们耕种,于是满清就开始实施农奴制度,把大量汉族百姓投充到满清八旗名下种地,还美名其曰“为贫民衣食开生路”。
好家伙,你们把人家地占了,还要奴役人家,让人家活得不如一条狗。
所以很多北直隶百姓就开始逃跑。
因为逃跑的百姓太多,满清政府制定实施了非常残酷的“逃人法”。
“逃人法”里面有一个连坐的制度,比如有一户人家逃跑,整个一条街的户主都得枭首。
还有就是不得收留逃人,“逃人法”中规定,哪怕是逃人在某位人家的屋檐下面躲雨都不行,要不然户主都得被抓。
那些北方逃跑的百姓太难了,好不容易逃到南边,却更加不受人待见,因为他们不少人都剃了头,脑后顶着个小尾巴辫子。
朱由崧感慨不已,立刻颁布了一道法令:“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各地官府妥善安置北来难民。”
任何时代,人口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只要能顶住二三波满清的南下进攻,朱由崧一定想办法慢慢的引渡更多人口到南边,让北方人口更加稀少。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这个道理朱由崧是懂的。
朱由崧明白满清即将南下,所以着手安排这一批粮食送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