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明末:谁言商贾不造反? > 第4章 千恩万谢(求追读!)

第4章 千恩万谢(求追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明末:谁言商贾不造反?!

“人都到哪里去了?快出来迎接百户大人!”

鸦头川墩的吊桥前,马老三冲着墩子里大声嚷嚷着。

那吊桥一直靠在那里,年久失修,连绳子都断了。连外围的壕沟都填平了,直接就能走进去。偌大的墩堡,连个放哨的都没有。

不一会儿的功夫,只见两个军士忙不迭的跑了出来,他们身上穿着破旧的鸳鸯战袄,头上的红笠军帽也是歪在一边,看上去就像两个老农一般。

这两个人看到外面突然来了这么些个人,又是骆驼,又是马又是驴的,林林总总一大帮子,顿时都吓了一跳。

迷迷糊糊的,又看到为首一人身穿光鲜亮丽的百户官服,更是惴惴不安,连忙跪在地上磕头。

一旁的马老三介绍道:“这是新来的百户王大人,今后就是你们的头了。”

“小的参见王大人。”两个人连忙磕头道。

“不须害怕,起来吧。”王少钧微微一抬手,问道:“你们叫什么,居何职?这墩堡里,还有其他人吗?”

两个人站起身来,其中一个年长者连忙让另外一人去叫其他人来,自己则向王少钧禀报道:“小人名叫赵二能,是个小旗官。受常大人调派,来这里屯田守堡。这里共有五个士兵,外带十一个家属。”

“哦。”王少钧点了点头:“你在前面领路,带我在这墩子里转一转。”

“是,是。”

当下赵二能引着王少钧进墩堡,其他人则一起鱼贯而入,何老六和张二元带领士兵们去营舍。金大海则带领着民政部的人,把货物卸在院子里,畜生牵入圈。

墩子里到处都乱腾腾的,好在地方够大。金大海雷厉风行,一边卸货,一边收拾,把那些看不顺眼的烂桌子破凳子都给堆到了角落里面。

此时墩堡里面的原住民都已经来到院子里,士兵们排成一排,家眷四个妇女带着七个孩子缩在士兵们的后面,看到自己家的东西被当做破烂一样扔在角落,都是又紧张又心疼。

金大海百忙之中注意到这些人的眼神,报以微笑道:“弟妹们放心,咱们以后都是一个墩堡的人了。这些破烂不需要了,以后有更好的东西。一会儿我们架柴做饭,你们也来吃。”

这些女眷们虽然不太相信,但是看到金大海和煦的笑容,紧张的心情仍是舒缓了一些。

王少钧身边跟着斗子和梁虎子两个护卫,和赵二能一道在墩堡里溜达。

这墩堡原本是一个总旗五十人的建制,地方很大。墙高也是三丈五尺,边长足有两里多。但是大校场长满了野草,仓房军舍也多有废弃,有些地方似乎是长久没去过,堆满了黄土,上面还长有野草,看起来阴森森的。

“赵二能,你在这里多久了?怎么一个小旗会守在这里?”王少钧问道。

赵二能跟在后面,弯着腰道:“启禀大人,小人来此已有五年了。这鸦头川墩本来由总旗该管。不过这些年来本所的建制一直不全,千户大人一直没派长官前来,因此常大人便派小人来屯田照管。”

“哦,原来是这样。那神山墩,南会墩和裴家口墩也都是这番情况吗?”

“神山墩在本墩沿着扒楼沟河向西十里,那里离黄河的入海口不远,和这边情况相像,由总旗刘平带着十二个兄弟驻守。至于南会墩和裴家口墩,都在长乐都,也在大人的治下吗?”

“是的,本官治下,就是这四个墩堡。”

赵二能微微有些意外,回答道:“长乐都的那两个墩堡靠近兴县,周围有土匪出没,左近又无水源,现在已经基本荒废。没听说过有军士有派去那里。”

王少钧听到此话,顿时有些意外,心中暗骂那个李振兴不厚道。连驻守的人都没有,岂不是彻底荒了?

王少钧原本还想着四个墩堡一起发展,目前看来,长乐都的那两个墩堡发展难度比较大,只能先将鸦头川墩和神口墩发展起来,再向南推进才行。

try{ggauto();} catch(ex){}

他继续问道:“神口墩和鸦头川墩附近,有多少村落?”

赵二能想了一下道:“鸦头川墩附近有四个村子,一个在山上,三个在河北岸。神口墩附近应该有五个村子,人数也相对多一些。”

“那还不错。”王少钧微微舒了一口气。他不怕引起土地纠纷,就怕周围无人可用。既有村子,总能发展起来。

按照万历四十三年的人口稽考,偌大一个保德州将近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拢共也才七千三百余口。换算下来,除去不到三百平方公里的山地,每平方公里才十个人!

南部这地方更是地广人稀,亟需大量的人来建设。

如果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的话,将来山西的流民作乱,尽可以把人往这里引,总有地可以养活他们。

总体而言,前途是光明的,只是刚开始的道路有点曲折罢了。

当下,王少钧命令梁虎子和斗子二人,和赵二能一起骑马出发去往神口墩,将那里的士兵也一并带过来。

反正两地相隔只有十里,而且都是平原,一来一回,也费不了多长时间。

金大海和何老六收拾完临时住所后,立刻支锅造饭,一缕缕炊烟在鸦头川墩升腾起来,给这个原本荒凉的地方带来了新的生活气息。

半个时辰后,神口墩和鸦头川墩的士兵们便全部在鸦头川墩的大校场集合了起来。

两个墩的士兵加起来共有十九个人,妇女十四人,孩童二十三人。

神口墩的总旗刘平今年已经四十九岁了。头发斑白,身材佝偻,脸上沟壑纵横,形象跟个田间老农没什么两样。指望这样的总旗去打仗,简直是痴心妄想。

士兵们站成两排,带着自己的媳妇儿孩子一起向王少钧行礼,声音又绵又软,带着一股子怯懦。

王少钧带着何老六站在众人面前训话:“本官名叫王少钧,以后便是你们的长官。站在我身边的,是战兵营官何六。从明日开始,你们这十九个士兵,都要接受何六的筛选。符合条件的,编为战兵,每个月月俸二两。不符合条件的,编为屯兵,每个月月俸五钱。若有一技之长,可加入民政部的工坊,月俸都在八钱以上。另外,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少,每日可管早晚两顿吃食。战兵每日两斤粮食供应。屯兵,女子和小孩儿每日一斤粮食供应。”

众人一时没反应过来,都愣在那里。

何六沉声道:“怎么,王大人的话都没有听到吗?”

总旗刘平怯生生问道:“大人的意思,不仅供应俺们的吃食,还给月俸吗?”

“当然。”王少钧点点头道:“温饱不用你们担心,我自会供应。跟月俸无关。”

此言一出,所有人脸上都露出狂喜的神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荒年自不必说,就是丰收年间,一两银子也只能买一石的粮食。底层的人民,几乎所有的收入都只为用来吃饭。就这还常常食不果腹。

如今这位百户大人竟当众宣布,每日的吃食他竟一力承担了,就连老婆孩子也有份。也就是说,自己一家人再也不用担心饿死了。

这如何不让众人兴奋?

一时间,所有人都跪在地上,参差不齐的对王少钧千恩万谢。

看到眼前这个场景,王少钧十分满意。这就是他坚持要买官屯田的原因。

粮食永远都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旦社会发生动乱,若手中无粮,那便被掐住了命脉,就算有钱也是白搭。

他要让自己治下的百姓永远不为生存发愁,只一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