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从大明王朝开始横推诸天 > 第五章 金刚变相,武艺天下尊 (万字章节)

第五章 金刚变相,武艺天下尊 (万字章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从大明王朝开始横推诸天!

虽然徐行远远就已注意到,山地深处那一座延绵数里的山谷,可真正走进来后,他也仍是忍不住感到些震撼。

即便是在充满天地奇景的温系世界,徐行都不曾见识过如此壮阔的景观,更何况,这还是由强悍至极的人力,硬生生开辟出来?

在这种震撼的驱使下,徐行甚至没有选择在第一时间,靠近那块蕴有“大金刚神力”之真意的照影壁。

他停在山谷入口处,一边向前缓行,一边是伸出手,抚摸着山谷左侧那光可鉴人,仿若镜面的山壁。

无论是用精神意志来感应,还是用亲身去触摸,徐行都没有从这石壁上感受到任何的凸起缝隙,简直光滑平整得不可思议,有一种奇特的秩序井然之美。

很显然,这绝非是天地自然生成,厉若海的判断没有错,此处的确是当初魔宗蒙赤行迎战三代金刚传人渊头陀之地。

蒙赤行修行“藏密智慧书”,精擅精神驾驭物质之道,想来这延绵数里的山谷,也是他的造物。

徐行闭起眼,精神弥散天地,捕捉着残存于山壁两侧的神意,试图推演出当年那一战的全貌。

在“九空无界”中,挑战了诸多由纯粹精神凝练而成的历史烙印后,徐行如今对强者的武道意志极为敏感,更能以此为基,达成简单的“追溯”。

更何况,蒙赤行的拳意,也比他此生所见的任何一人,都要来得凝练刚强,即便已过去数十年,在徐行眼中,仍是清晰可见。

随着精神越发深入,徐行眼中也渐渐出现一些模糊景象,仿佛当真已穿越时光长河,踏进当日那一战的战场中。

他首先听到了一声仿若心跳的巨响,巨响声连绵不断,整个山头都如地震般摇晃不止。

茂密林木中,忽然有座泥土和山石堆积而成的高墙拔地而起,向后不断增殖,所过之处,山峰为之两分,延绵数里,最终才停止。

漫天烟尘中,一个沉稳如雄峰峻岳、高大挺拔的白肤巨汉收回手,目中流露出遗憾神色。

在他身前,有一名身形枯瘦、须发齐膝的老人,双腿交缠,盘膝而坐,离地五尺,宛如一尊悬空佛像。

两人对视一眼,老和尚闭目长叹,身形、衣物皆崩解如沙砾,当即溃散于无,飘落天地间。

徐行终于明白了,这座山谷是如何形成。

这位金刚传人虽然练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本相”,但面对蒙赤行的拳头,却仍被那独步天下的纯粹刚劲,推得身形倒退。

只是由于他的“空境场域”并没有溃散,于是蒙赤行便一路推进,在不断向前的同时,带动了渊头陀周身的泥土、山石,并且将厚重山壁一并击穿。

只不过,若说“击穿”还稍显用力,若让徐行自己来形容,他觉得这应该是一种轻描淡写的“分开”。

然后,渊头陀的桩架越扎越深,被他犁出来的沟壑也就越深,堆积的泥土也就更多。

到最后,垒成如山如岳的高墙,又被蒙赤行的武道意志、强悍拳劲,硬生生击成一座晶石玉璧。

一人之力,竟能强悍若此!

徐行一想到,四密尊者称呼那名白衣公子为薛禅王子,心中便隐隐有所领悟。

在原著中,渊头陀的弟子冲大师,正是元蒙梁王之子。

元朝灭亡后,他虽是遁入空门,成了金刚传人,仍是矢志复国,在江湖中掀起好大风浪。

只不过,在如今这个世界,元蒙虽然毁于天变,仍是保存了众多高手,虎踞塞外,坐拥蒙赤行、八思巴这两大当世顶峰。

有这样的靠山,薛禅王子自然不会如原著那般经历家破人亡。

何况,渊头陀亦死于蒙赤行之手,薛禅也就更没了成为冲大师的契机。

可即便如此,他到最后,仍是寻到了此处,这究竟是所谓的历史惯性,还是那群喇嘛口中所说的命中注定?

念及这两个字,想起四密尊者对自己的莫名恭敬,徐行扬了扬眉毛,又看向这座人力造成的奇景,只是微微一笑。

无论缘由为何,他都相信,自己迟早有一天能发现真相。

徐行转过头去,却见厉若海也如他一般,正把双手都按在山壁上,闭目感受着蒙赤行遗留其中的武道意志,满脸沉醉神色。

过了会儿,她脸也贴了上去,原本完美无瑕的精致五官,立时被挤得扭曲变形,甚至是有些龇牙咧嘴,再加那一脸沉醉的神情,只让人感到无比滑稽。

又过了一会儿,她甚至把身子靠了上去,整个人呈大字型,像是一只紧紧贴在墙上的壁虎。

徐行当场就笑了出来。

听到他的笑声,少女转动小脑袋,迷迷糊糊地望了过来,眸中犹自带着震撼神色,显然是仍沉浸于方才的体悟中。

即便如此,厉若海仍是从徐行那貌似无辜的稚嫩面容上,相当敏锐地捕捉到了一抹不怀好意的气息。

可当她彻底回过神来,眯起眼,用狐疑目光上下打量徐行之时,却没有丝毫发现。

——以徐行人仙层次的身体控制力,自然不会让她窥出端倪。

厉若海毕竟不是喜欢纠结的人,既然找不出始末,少女索性也就不管了,双手撑在石壁上,支起脸,活动了下身子,由衷感慨道:

“纵然只是些许残迹,仍是如此可怖可畏,魔宗蒙赤行,果然不愧是大地游仙一般的人物。”

徐行点点头,面色如常,又看向那面照影壁:

“大金刚神力,也的确是世间第一等绝学。”

厉若海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若非如此,九如祖师也不能以一己之力,压尽慈航静斋、净念禅宗这两大佛门圣地,成为当年的佛门第一人。”

徐行虽然在上一个世界中,就通过乔峰、段誉等人的遭遇,明白在这种融合世界中,那些自己熟知的人物,也会别有际遇。

可听厉若海提到九如的经历,他还是忍不住好奇,问道:

“九如还和他们打过交道?”

厉若海点了点头,自然而然地说出来一段武林中流传甚广的公案:

“昔日九如祖师得了禅宗真传,指天画地,吼啸十方,乃是有名的狂僧,惹得中原佛门两大圣地,净念禅宗、慈航静斋不快,要除他僧籍。

九如祖师知晓此事,便亲上位于洛阳的净念禅宗,与那一代的禅主,以及慈航静斋的斋主讲法论武。

纵然是净念禅宗威震武林的‘无念禅功’以及斋主名动天下的‘慈航剑典’,也难以撼动九如祖师的金刚法身,更无法抵挡他的龙象大力。

九如祖师以一敌二,大占上风之余,还一边呵佛骂祖,一边将遍布净念禅宗的五百罗汉雕塑,三世诸佛铜像,毁了个干干净净,最后留下‘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偈子,长笑远去。”

此战之后,净念禅宗上下颜面无光,此后又遭了天变波及,索性自洛阳搬迁,到青海重新立派。”

听完这个故事,徐行也有些讶异。

虽然在原著中,净念禅宗的确有过搬迁,却不曾想,在此界,竟然还有这样一番渊源。

不过,稍愣了下后,徐行只觉九如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快意非常,不由得抚掌大笑:

“吞吐天地,恣意纵横,好个九如和尚。”

说完,他又摇了摇头,有些遗憾。

徐行前世读时,就颇为不忿慈航静斋这群道貌岸然的妖尼姑,知道自己来到这个应该混杂了黄系世界观的综武世界后,也准备收拾她们一顿。

却没曾想,这个成就已让九如捷足先。

可惜,实在是可惜了。

不过也无所谓,有老和尚珠玉在前,等学了“大金刚神力”,打着金刚传人的名号,再去拜山,不是更好?

就在徐行心中盘算之时,厉若海的脸色却有些古怪。

按这位小弟方才对里赤媚了如指掌的表现来看,他绝不是那种避世不出的高手。

可为何,他竟然连这段武林中流传甚广的公案,都不知道?

徐行虽然察觉到厉若海的心绪起伏,却也没说什么,因为他明白,这位姑娘虽然看似清冷傲岸,实则情感丰富,只不过是颇为内敛罢了。

如今她想到哪里去,谁也弄不明白。

徐行只是抬起头,看着那一面厚重宽大的照影壁,目中神思飞扬。

当日他与天绝在少林寺中一战,老和尚挣脱六道轮回大阵的束缚后,就曾凭借自己深湛至极的武学修为,造成了类似“达摩留影”的奇景,令少林寺众僧无不叹服。

天绝日后在少林寺厉行改革、整顿风气时,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这上溯达摩祖师的神异表现。

可如今,渊头陀这道投影,却和内力、真气等一切实质性的能量都没有关系,只是一股纯粹精神。

究其本质,就如徐行曾经在“九空无界”见到的历史投影。

只不过,历史烙印能够长存,是得益于“九空无界”这个奇特界域的特性。

而渊头陀的留影,时隔数十年后,仍能如此清晰,则要归功于他那醇厚至极的禅法修为。

其次,则是因为这一面奇特的晶石玉璧。

想来,蒙赤行也是不愿“大金刚神力”于世间失传,才会特意用精神奇能,制造出玉璧,承载渊头陀最后的神意。

这位魔宗的气度和胸怀,果然不凡。

徐行又看了看这面玉璧,一拍后脑,带着灿然金光的神魂从囟门飘荡而出,学着那璧中老僧的模样,闭目盘坐。

厉若海和徐行虽然相处时间不长,可在两次并肩作战后,已培养出来相当程度的默契。

见徐行已神魂出窍,开始参悟“大金刚神力”的奥秘,她也来到肉身旁,将枪插在地上,再次打量起蒙赤行留下来的奇景。

厉若海年纪虽小,对自己的武学道路却颇有规划,从她主动提出,要上东岛求取无相神针一事,便可见出些端倪。

“大金刚神力”虽是直指破碎虚空的当世第一流绝学,却并不符合她的性情。

相较之下,还是蒙赤行的道路更具参考价值。

因此,纵然知道眼前有一份当世罕有的神功绝学,厉若海仍是按捺住性子,先从蒙赤行遗留下的石壁入手。

就这样,一大一小的两条身影,便在谷中肩并肩地盘膝而坐,探寻各自的武道前路。

徐行神魂出窍,脱离肉身束缚后,不仅对天地元气的感应陡增,感悟武道意志的效率亦大为增加。

他和渊头陀只一对视,心中便涌现出诸多感悟,那正是“大金刚神力”的基础,“三十二身相”,对此,徐行亦是极为熟悉。

其实,他所经历的这三个世界,虽然各有武学体系,但是亦有源流相通之处。

就比如说,四密尊者所展现的“胎藏界曼陀罗”,和徐行所学的“大日如来加持神变”,都是来自于藏密经典,根本法理相通。

所以,徐行才能用自己的大日如来真意,如此轻易地破了四密尊者的坛城场域,并且掠夺走四密尊者的半数修为。

而“大金刚神力”的三十二身相,也与徐行以往所学相合。

不过那并非是来自北宋世界的武学,而是大明世界的佛门炼身法。

当日徐行在南少林,就曾见识过转轮王的那近乎三十二相具足的佛身。

等到他自己成就不坏体魄后,更是齐聚了佛身三十二相,甚至到了一种“即身成佛,法身无漏”的圆满境地。

“大金刚神力”的三十二相,虽然不是一种炼身成就,而是一种极其奇异的攻击手段,亦或者说应用真气的法门,但徐行相互对照之下,仍是参悟得极其迅速。

在原著中,“大金刚神力”的修行,亦是遵循佛理。

“三十二相”的修行,只是为了令修行者领悟“三十二相,即是非相”的道理,从而凝聚独属于自己的“本相”,也即是此界武道所说的“空境”。

此界武者为了破碎虚空的无上大道,踏上“空境”之路,其实正是为了从变中求不变,将自身的存在先从天地元气中固定下来,再求独立之法。

九如的“大金刚神力”虽然也体现出这种特点,但其中亦存在相当的不同。

寻常武者的“空境场域”虽然会因个人的修为不同,呈现出诸多差异。

但修行的若是“天魔策”、“慈航剑典”、“长生诀”、“周流六虚功”等直指破碎的绝学,形成“空境场域”便会大同小异,差别不会太大。

如果将破碎虚空比喻成渡河,那天地元气就是横亘于两岸之中的浩荡洪流。

寻常武者想要抵达彼岸,就需要搭建一艘“舟筏”,也即是“空境场域”。

而这些绝学本身,就象征着一艘又一艘已经成功渡河的“舟筏”,虽不能说是绝对的康庄大道,但也绝对算是弥足珍贵的指引,甚至形成了定式形制。

后来者也只需要在这些“舟筏”的形制定式上,稍作修改便可,完全无必要去从无到有地设计一种全新的“舟筏”。

可“大金刚神力”不同,这门武功传至如今,虽只三代人,可三人却练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本相”。

“空境场域”的最终目的,便是为了破碎虚空,最注重的便是坚固和不变。

这也是为何四密尊者的法界结构如此严谨,就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承受来自外部天地的冲击。

但“大金刚神力”的精髓不是“不变”和“坚固”,而恰恰是“变相”本身。

也即是说,九如采取了一种模块化的设计,留下了三十二块相互关联、又彼此独立部件,为后来人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度。

根据金刚经所说,所谓佛陀三十二相,本就是佛陀外相在众生眼中所出现的示现,关于三十二相的论述,在诸多经典中,也非是统一。

其实三十二相,并没有其固定的象征,而是根据彼时印度世人所推崇的三十二种最殊胜,最不可思议的三十二重外相显现。

佛陀依此宣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告诉众生依靠佛陀所示现的外相,去定义佛的本真并不可取。

所谓的三十二相,不过是佛陀为了令众生依止善道而展现给世人所需要的转轮王相。

当然,如果只有造船的部件,“大金刚神力”自然不足以与其他那些已成定式的神功绝学相提并论。

在九如看来,天地元气本就是一种变化万千的存在。

更何况,这条河道中还有众多同行者在一并争渡,水流形式便更是错综复杂。

若是一味追求定式,或许在某一个时期,的确能够破碎,但一旦天地大变,“河流”改道,这些成功经验,只怕反倒会成为后来者的阻碍。

所以,九如真正想要培养的,乃是后来人观察“水势”,也即是见风使舵的能力。

若用佛门譬喻,便是金刚本性。

诸佛菩萨在六道中随念感应,化身亿万,变化无穷,于诸众生前现种种相,无不是这力量的体现。

若用藏地密宗的说法来解释,此时的“金刚”二字,便不是譬喻自体坚固,不为外物所坏,而是譬喻如来内证之智德,其用锐利,能摧破惑障以证实相之理。

只有金刚之性,才能真正达到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诸相非相之境。

也唯有身具如此本性,才能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观种种相,以他人心目中最殊胜最微妙的相貌来反改自身,最后照见本相。

若是没有明悟本性,凝聚金刚心,定会迷失在无穷众生的变相中,失了自身灵明,最终化作天魔外道,变化不定。

真正明悟大金刚神力的真意后,饶是以徐行的定境修为,也不由得喜上眉梢。

这其中所述的道理,和他的“真形法体”之道,可谓是不谋而合,本质上都是以精神意志为基础,去催发出种种不可思议的变化。

其实,按照九如的设想,照见自身我相,得成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变相神力将不再拘泥于众生心中固有之形象,可以变化为种种根据众生相改进的不可思议外相。

只不过,此界中人为求“破碎虚空”,一旦巩固“本相”,结成“空境场域”后,虽然明白因惧怕改易场域结构,便难以随心所欲的“变相”,只怕有有“失我”之灾。

所以,他即便窥到了这般境界,仍是难以将之付诸实践,只是记录下了自己的设想,等到未来天地环境大变之时,后来人或可一试。

除去这个还略有可行性的猜想后,九如也留下来一个堪称狂想的假设。

若在此基础上,再进一层,达到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境地,变相之力便不再拘泥于人世的显相。

甚至可以做到随念化身,他人想要达成如何成就,便可以在其身前出现何等成就,以此说法。

徐行看中的,正是这两种横绝古今的成就。

毕竟,他本就是天外来客,又有昊天镜在手,若要离开此界,亦不需要走“破碎虚空”的正统路子,根本没有九如的顾虑。

而徐行修成如此境界的底气,则是来源于他那千锤百炼,已然近乎天地灵物的肉身。

一般来说,按照此界武道的常理,本相既定,便难以改易,因为本相乃是肉身、精神、真气三者经过多次磨合后,才混溶一体的产物,改变哪一个,都有可能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但在徐行看来,真正导致本相不可改的最重要因素,乃是作为存世之基的肉身。

真气乃是能量,本就具有千变万化的特质,虚无缥缈的精神则更不用说,只有物质存在的肉身,难以轻易变化。

并且,此界武者的肉身,早在练成空境之前,就曾熔炼了颇多罡煞之气。

如此举动,虽令他们的体魄更为坚固,却也让他们难以如温系武者一般,将血肉化成灵力,散则化气、聚则凝形。

这也是为何,空境宗师展开场域之时,都是以肉身为中心支柱,可徐行的肉身,却与此界的任何一个武者,都不尽相同。

他的体魄早在成就人仙之时,就已展现出超越物质存在的特质,焚烧形神的“烧身火”,便是一例明证。

等到温系世界后,融入了足够灵力,成为“真形法体”的肉身,变化程度又有提升,纵然显出十尺战躯,亦是轻轻松松。

若是以这样的躯体,都无法练成“变相之境”,那只怕世上也无人能够成就了。

并且,徐行也想在修行“大金刚神力”之余,尝试一番,按照三代金刚传人留下来的经验,能否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将“场域”提炼进肉身范畴中?

若是真能实现,那“场域”又是否可以变相?

毕竟,比起如此界武者那般操舟渡河,徐行还是更喜欢赤手搏击风浪,开辟道路的畅快感觉。

这些设想,都需要徐行一个一个地去亲身实践,并且注定要花费诸多苦功,但他却丝毫不觉得劳累,反倒是乐在其中。

半天的感悟后,徐行睁开眼,他的眼中没有如薛禅王子方才那样,浮现出任何金光,仍是澄澈如故,就连周身气势都没有丝毫变化。

厉若海如今仍是为自己一时疏忽,放任徐行的肉身独自去迎战里赤媚之事而耿耿于怀,是以极为关注他的肉身变化。

一感受到有动静,她也随之睁开眼。

见徐行周身气势并无变化,厉若海还以为他一无所得,便轻轻揉了揉他的头发,自然而然地宽慰道:

“‘大金刚神力’虽然也是佛门功法,和你们藏地密宗终究不是一条路子,一时半会儿没有收获也很正常。

实在不行,咱们在这里多待一会儿,东岛之行,也不急于一时。”

徐行也没有故意摆脱厉若海的手掌,只是转过头,看向那块山壁,淡然道:

“其中真意,已得十之五六,倒也足够了。”

“十之五六?”

厉若海愣了愣,显然是没想到徐行领悟得如此之快。

但她并没有怀疑这话的真实性,反倒是蹙起眉头,又关心道:

“既然如此,何不一鼓作气学成?”

徐行淡淡一笑:

“不必了,其中道理,也只有这五六成,值得我耗费心力,余者皆无足道哉。”

听闻此言,厉若海一愣,那张凛冽艳丽的面容上,刹那间换过无数表情,就连高耸挺拔的胸脯,都微微有些起伏。

少女深呼吸了一下、两下、三下,最后还是忍不住开口道:

“有些时候,我是真想给你一拳。”

徐行面色如常,只竖起一根大拇指,赞许道:

“够坦率、有脾气,不愧是我看中的徒弟。”

厉若海这下彻底无语了,只别过脸去,懒得看这没脸没皮的装嫩小孩。

徐行也不管闹别扭的便宜徒弟,而是转过头去,双手抱拳,朝石壁深深鞠了一躬,沉声道:

“传法之恩,来日定有所报。”

厉若海听出他言语中的认真,挑起如两口薄锐利刃一般的柳眉,不禁问道:

“为了这五六成真意,你就要挑上魔师宫?”

徐行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

“就算没有这件事,我也迟早会找蒙赤行、庞斑论武。

并且,受人恩惠,无论大小,本就该有所偿还,些许麻烦又算什么。”

徐行说完,又抬起头,问道:

“若是不惹麻烦,我还来这里做什么?厉姑娘,难道你希望来到世间走一遭,天下事事皆与你无关?”

厉若海琼鼻一皱,双手抱胸,再次挑眉,极其干脆地反问道:

“你觉得呢?”

徐行抚掌而笑:

“正因如此,咱们才能同行一道嘛。”

他转过头,看向东方的天际,悠然道:

“我是初来贵地,很多事都只知道个大概,这一路上,便指望厉姑娘为我解惑了。”

厉若海点点头,她本就好奇徐行的来历,正好借此机会,交流一番。

既然此间事了,两人便一路东行,直往东岛而去。

一路上,厉若海也为徐行科普了很多,关于这个世界的常识。

首先要说的,自然是那一场延绵数年、遗祸无穷的天变,以及天变之后这几十年间,天下江湖的势力格局。

徐行也才知道,这个世界的武道发展虽然还更胜过北宋世界,却并未呈现出群雄割据、四处烽火的格局。

只因在漫长的发展中,武林势力早已完成了内部统合,几乎八九成的高手,都被几大龙头势力所把持、掌控。

如厉若海这样的散修高手,可谓是罕见至极。

在北宋世界,朝廷势力虽被削弱到极点,但无论是身为正道魁首的诸葛正我,还是意图谋反的左武王,都要在这个框架下做事。

其下的帮派厮杀,亦多是朝中几大派系互相倾轧、敌对的延伸结果,如无量山之战、以及针对乔峰之事,皆是如此。

可是到了这个世界,就连朝廷本身都已不复存在,天下人关注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几大龙头势力上。

即便是如今盘踞塞外的蒙元残部,也是要依托于大轮寺、魔师宫的强势,才能幸存。

与其说这两大武学圣地乃是蒙元的镇国大宗,倒不如说蒙元乃是他们的附庸。

这也是为何,薛禅虽是身为皇室后裔,亦要入魔师宫求学。

而与塞外这两大人才辈出、高手如云的武学圣地相比,中原武林就不免显得有些青黄不接。

只因那场天变实在是来得太巧,身为中原武林支柱的几位白道大宗师,悉数破碎虚空,几乎不曾留下传承。

天变之后成长起来的这一辈人中,更是无人能与“魔师”抗衡。

是以,在顶尖战力层面,中原只能靠着昔日随传鹰传大侠探索“惊雁宫”的几位老辈宗师,“双绝拐”碧空晴、“气王”凌渡虚等人撑场面。

至于东岛、西城两大圣地,则是互为死敌,几乎不参与中原和蒙元的斗争。

听到这里,徐行不禁有些好奇了。

若正道却如厉若海所说,那究竟是如何在八思巴、蒙赤行这两位濒临飞升的半步破碎高手面前,守住中原不失,甚至令蒙元难以南下半步?

厉若海说到这里,那一向充满自信的面容上,首次显出了徐行前所未见的崇敬神色。

其实,真正令两位陆地真仙不能南下的,并非是一众老宗师,而是一座山,或者说山上的一个人。

那个人,就叫做张三丰。

之所以说,在天变之际破碎的高手,是“几乎”没人留下传承,就是因为这个张老道的存在。

没有人知道,张三丰究竟是何来历,他第一次现世,便是以老道人的形貌,出现在“无上宗师”令东来悟道飞升的十绝关中。

以至于有很多人都认为,张三丰正是令东来的传人,张三丰也不曾正面回答过这个问题。

但若说是传人,这张老道的年岁看上去未免有些太大,实力也有些太强。

所以,江湖中还暗中流传着另一种说法。

其实令东来根本就没有飞升,只是修行出了某种变故,最终才成了现在这个张三丰。

这老道人自出世以来,其实出手寥寥,却无一不是惊世骇俗的壮举,

其中最值得称道的一处,便是以一己之力,镇压了几位破碎高手留下的“空洞”,平定了天地元气暴动,提前制止了天变造成的灾祸。

此事之后,张老道更是在武当山上,召开天下英雄会,以寡凌众,令当初享誉白道的八大门派悉数俯首称臣,称他为“武艺天下尊”。

就连行事向来高深莫测的慈航静斋、净念禅宗都承认了这老道士武林盟主的身份。

据说当日大会之时,八思巴、蒙赤行亦隐藏身份前来,与张三丰对了一掌,只觉没有必胜之把握,才抽身离去。

这便是“天下会”的由来。

自那以后,这老道士便端坐武当山巅,以自己的独创的“十阳境界”,致力于修补“空洞”,极少现世。

只是武当山中,偶尔出现的“十日凌空”之景,才向世人彰显着这位张真人的存在。

不过,江湖也有传言说,张三丰这个裱糊匠虽是弥平了一场灾祸,却也令本就困难的“破碎虚空”变得越发艰难。

任何人只要想踏出最后一步,都少不得要和这老道士做过一场,八思巴、蒙赤行两人这些年来,之所以深居简出,正是为了此事而筹备。

并且,由于这个消息乃是来自当年传鹰传大侠留在世间的唯一后裔,鹰缘活佛,所以很少有人怀疑其真实性。

也有很多人认为,鹰缘之所以甘愿入住大轮寺,就是为了除掉张三丰,好踏出最后一步,去见他那举世无双,却素未蒙面的父亲传鹰。

说到这里,就连厉若海的神情也有些复杂。

她虽是立志于“破碎虚空”的武道狂热者,却也不愿为了自己超脱,令天下再次受灾,更不愿对上张三丰这个甘愿为万民付出的老真人。

不过,很快厉若海就平复了心情。

毕竟,纵然是以她的年纪和天资,想踏出最后一步,只怕也要耗费几十年的光阴,等到那时,天下究竟是何种模样,倒也难说的很。

徐行听完这些事后,也有些心神摇曳,目光圆睁,几乎不能自持,过了好一会儿,才平复心绪。

张三丰,嘿,好一个张三丰!

虽然心中对这个“武艺天下尊”的老道人充满了兴趣,但徐行也有自知之明,强行将这股兴奋压制了下去,只是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徐行根据厉若海的讲述,四密尊者的念头,以及渊头陀残存的信息,对照来看,对自己目前的实力,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

以他目前的功力,纵然是对上一位空境第二重天的老牌宗师,只怕都会有些吃力,难言必胜。

若是蒙赤行这等大宗师出手,徐行就是不得不遁走,更何况是能够一人镇压天下,修补天地空洞、抹平元气洪流的张三丰?

不过,脑中虽然得出了明确的结论,但徐行却没有丝毫气馁。

他眺望远方,情不自禁地咧开嘴,露出一排圆润白牙,笑得无比欢快,甚至有几分纯粹符合外貌的天真稚气。

这样的世界,对徐行来说,实在是再好不过。

——正邪立场分明,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有值得欣赏的壮阔风景,还有一尊屹立天地的武道顶峰,等着他去挑战。

带着这样的感慨,徐行在这一路东行的路途中,将更多心力,都投注到对“大金刚神力”的学习中。

他希望能够早日将自己体内那部分属于四密尊者的纯化真气利用起来,重铸真形法体,获得足以和那几位武道巅峰交手的底气。

与此同时,徐行也分出了一部分心神,指点厉若海的修行。

厉若海虽然很早就踏入了江湖,且闯出偌大名头,却并无明师指点,就连“嫁衣神功”秘籍亦是偶然所得,一身所学充满了浓烈的个人风格。

在目前这个勇猛精进的阶段,这并非是一件坏事。

但若是想要在武学之道上走得更远、更稳,她日后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沉下心来,静静梳理一身所学。

徐行当年在大明世界,北上闯荡之后,也在掀潮馆沉寂了数年,才最终成就宗师拳势。

所以,徐行暂时没有传授她任何新的武学,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教导她一些关于形神结构、天地元气、体魄、真气的基础知识和认知,让她能尽量知其所以然。

只有拥有这些认知,她才能脱离依赖本能和灵感作战的阶段,重新以一种高屋建瓴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武道,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其实,厉若海自创“燎原枪法”,本也是在这个方向进行尝试。

如今得了徐行的帮助,她更是扫清了诸多迷障,突飞猛进,彻底将“空境场域”凝练成形,踏入宗师境界。

在厉若海凝练“空境场域”的过程中,徐行也在观察她的种种变化,并且和她探讨“空境”构筑的诀窍。

厉若海年纪虽小,却已从无到有的创出了一门属于自己的枪法,且跻身宗师之道,对武学自有一番见解。

虽然对比基础稳固的大宗门弟子,这样的见解显得有些零碎,不成系统,却是天马行空、别出机杼,令徐行也受益匪浅。

徐行虽是想收厉若海为徒,到现在,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是小看了这位年纪轻轻的小姑娘。

比起师徒,其实现在的他们,更像是精诚合作、互相帮助的道友,或许,这才是同舟共济真正的含义。

就在如火如荼的修行中,徐行逐渐感到周遭地势渐高,气候也逐渐温湿。

听厉若海一说,他才知道,原来是到了蜀中地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