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美名吹进了扬州的盛家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知否:我,贺家子,大周仙医!
说到这,赵镇的面色越发难看。
昨日收到贺弘启从儋州传来的消息。
他与徐长瑞如今已经查清了小梁山银矿的矿难真相,竟是因为贪污才导致发生矿难。
这让他愤怒不已。
派两人去伸冤,竟牵连出此等祸事。
此前他想到了此事并没有那么简单,这才派了贺弘启前去,但没想到是如此严重。
如今财政捉襟见肘,国库正是空虚之时,小梁山的银矿正是给国家补了一大口血。
他们这群人胆大包天,竟然连国矿都敢沾手。
莫不是贺弘启查明真相,发现遇难的矿夫并不止是上报的那一百五十六名,而是整整三百二十一名。
多出了整整一倍不止,发现小梁山银矿多招了那么多矿夫,如此加大开采进度,想必是赶不上朝廷的运银期限,这才识破了他们的阴谋诡计。
想到这,赵镇对贺弘启的欣赏之情更深了。
心中确信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更加坚信他就是自己想要给裕儿找的左膀右臂。
此事包振和韩章两人从未可知,两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凝重的神情。
而听闻陛下所说,贺弘启查出儋州知府以及属下官员勾结贪污,那克扣抚金只是查案的导火索。
作为大相公的包振首先考虑到的是结果,于是立马上前询问细节:“此事非同小可,贺少保可查出了证据?”
事关一个州知府一把手和手底下大大小小的官员。
包振觉得不能马虎。
赵镇看了他一眼,没有说什么,让人拿来了贺弘启的来信,然后递到包振和韩章的眼前。
包振拿起信一看,信中的字迹秀丽,颇有一股才子的气息。
内容上呢,贺弘启在信中写明了自己已经将银矿的账本扣下,与仓库的银矿对比过,数量相去甚远,而且所有涉事官员的口供他已经记录在册。
择日会将证据全部送上京来,让官家处置。
证据确凿,条理清晰,一气呵成。
韩章和包振看完,感叹贺弘启行事极其老辣,完全不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再看这个儋州知府....
韩章隐约记得此人是邕王派系的人,一家与邕王关系密切,来往甚多。
邕王,兖王。
想到这,韩章一下子恍然大悟,脑子通透了许多,他突然明白为什么官家要召他俩入宫了。
因为此事明明可以明日在朝堂上议论。
如今单独召他俩入宫,必定是因为两王势力之事。
官家这是要杀鸡给猴看啊。
借由此事好好地肃清一下朝廷上的风气。
把此前太子病重时,胡乱站队两位的官员都提上来杀一杀,砍一砍,吓一吓。
这贺弘启便是那把刀,现在看来还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好刀。
如今,官家便是想他俩做一次执刀人。
韩章想明白了帝意,心中也有了打算,于是他没有接了赵镇说“此事该当何罪”的话头,而是转而说道:
“明日上朝,臣有奏折上奏!请陛下定当好好查阅。”
这话没有说得太明白,潜台词就是他同意了官家的做法,愿意当一次执刀人,会借由此事,也上几本奏折参一参两王派系的官员。
try{ggauto();} catch(ex){}
这样做倒不是韩章见风使舵,顺从帝意。
此前太子病重,储君将无,两王开始筹备夺嫡之争,整的朝廷上下乌烟瘴气。
韩章早就有意等太子病逝之后,让官家早定储君,尽早结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只是如今情况不同了,太子康复,储君在世,他自当要拥护储君,为太子赵裕将来登基好好地开拓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么做全是因为他本就是一名纯臣。
此前在原世界线里,太子死了,两王一死一造反,赵宗全得了天命摘了桃子,顺利登基为帝,他为了国家照样为赵宗全肝脑涂地,还伙同顾廷烨施了个不要脸面的计谋,从太后那拿回了玉玺。
可见他不拘小节,为国为君,都是能豁出去自己的性命。
此次借贪污之事,肃清二王的党羽,更是不在话下了。
赵镇一听韩章此语,顿时就明白了韩章知道了自己的意思,也同意这么做,脸上露出了一丝喜意,满意地点了点头,对韩章说道:“韩卿请起,那此事便有劳韩卿了。”
然后赵镇转头看向了包振这个首席大相公。
包振倒也不是愚钝之人,他也听明白了官家今日唤他们入宫的真意,现在不回答,只是因为他在考虑。
不多时,包振便也拱手说自己会上奏折参一参。
此事,他也是没办法。
韩章都已经同意这么做了,自己如若不答应,恐怕自己首席大相公的席位要跟韩章调换调换了。
毕竟不同意,便是与储君不和,未来必定要下位的,没什么好果子吃,他根本没得选。
“好!好!”
赵镇喜笑颜开,如今之事他是大胜。
他想来,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贺弘启,等到贺弘启和徐长瑞回汴京之后,他定要对其好好奖赏。
次日。
朝堂之上。
贺弘启作为钦差,查抄小梁山银矿的所有事情全部公开,矿上管事与官员勾结欺压良民,知府苏微伙同底下官员贪污银矿之事震惊了整个朝野。
赵镇大怒,下旨赐罪,知府苏微死刑斩首,关入死牢秋后问斩,其余涉事官员包括曹家在内,通通夺官流放,抄家充公。
至于贺弘启和徐长瑞。
此次立了大功,但赵镇没有急于奖励他俩,一切要等他俩巡视完大周各地回京再说。
与此同时,邕王党和兖王党也因此事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每日上朝便有言官递上一副奏折参一参他们。
赵镇有了借口,将所有被参之人全部被抓入大牢,严加拷问,大部分都有了惩处和罪名。
一时间,汴京的风气为之一清。
同时,此时的梁山县在梁云水的传播下,人人都知贺弘启的事迹。
为民不惜代价告到御前,接了钦差之事,不远千里下儋州为民伸冤,最后还智破贪污案。
如今人人都称他为铁面贤官。
名声传千里。
贺弘启的美名就像一股春风,从儋州开始吹进大周各地。
吹呀吹呀,便吹进了扬州的盛家里。
.....
扬州。
盛家。
“贺弘启?莫不是祖母同我说过的,那贺家三房的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