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上梁搬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回1982乡村小作坊!
第二天两点多,陈明序就起来拉面。
多了五十斤索面多费了些功夫,但还是在太阳升起前把所有索面拉好了,看来接下去完全可以将索面的产量提升到二百五十斤,甚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拉完面后,两人一起进了房间。
陈明序把门锁死,丁秀秀抱着钱箱出来打开。
他们之前数过一次钱,已经把那五百块钱捆好放在一边,接下去只要数最近赚的钱就行。
最近他们可都是做了两百斤索面,加上出货速度快,基本每天做出来就能换成钱,再加上喜箩筐陆陆续续卖出去一些,总得估算一下都有小两千了。
然后是最近生活、买地和建房的支出。
他们数了数钱箱,发现这段时间就多了一百多块。
现在他们建了房付了所有工钱后,还剩下六百多。
“只有六百啊。”陈明序挠挠头,感觉有点少。
“已经很可以了。”
“我们可还多了接近两亩地和新房。”
丁秀秀道,小心的把钱箱锁起来,满脸满足。
陈明序听了也笑起来。
现在一天做二百五十斤,就能日入一百五了。
接下去改造一下作坊也不用那么多钱了。
等作坊建好,钱又能快速多起来,几天就能破千。
接下去两天时间。
陈明序都做了二百五十斤索面。
这多了五十斤,就是多赚四十块钱,也让他的索面库存多了一些,除了稳定供给大哥和良子他们,就算是遇到有人家做喜事,这面也完全够卖了。
然后就是房子那边,终于块竣工了。
陈明序拉完面后,就跟着陈父去选木头。
现在,房子建好后,按照习俗就要进行上梁。
本身,上梁习俗就是一项非遗,他记得2012年的时候被列入第六批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造屋架栋梁仪式俗称上梁,造房上梁举行仪式始于魏晋时期,明代伊始在各地已经相当普及。
建房礼仪实际上是一种求吉礼仪,人们举行这些礼仪的目的是祈求房屋永固、富贵长久、子孙满堂。
按照民间建房的程序,建房礼仪一般分为选址、立中柱、上梁、立门、竣工等几项,其中,上梁仪式被人们视为建房过程中最重要的礼仪。
上梁习俗看似简单,但这个古老的习俗每一个细节都很有讲究,如选木必须选择林中的一株枝干挺拔,根部同时长出好几条粗壮分枝的树木,才能做为栋梁。
砍伐栋梁时不能让树干倒地,树干中间绑上红布带就要直接抬下山,并且不能着地的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木马上,然后就要择吉先生挑选一个吉日,进行上梁。
try{ggauto();} catch(ex){}
陈明序跟着陈父去了后山,他们早就已经选好了上梁要用的树,今天过去砍了背回来就行了。
回到村里,陈明序和父亲将树干安放在早已经准备好的木马上,不能触地,然后削去树皮将它晒干,直到木工师傅制作成“梁”为止。
然后给这些帮忙的村里人煮了点心,包了红包,再带着红包去了先生家,让帮忙选一个吉日。
上梁这天造房的人家要杀猪宰羊办酒席。
丁秀秀在陈母的帮助下,早就已经张罗起来。
现在陈明序在村子里有名了,村里也有很多人愿意来帮忙,加上大嫂和二嫂帮忙,酒席准备的很顺利。
时辰一到,在木工师傅的主持下,将一根精心挑选的圆木抬上屋顶,不钉不卯,不锤不凿,安放在屋顶正中,然后在梁中间贴上“上梁大吉”“紫微銮驾”等用大红纸写成的梁披,再压上大红“五谷袋”,披红挂彩,以示大吉。
上梁仪式开始,先由木匠披红,手执角尺墨斗请鲁班师主进行祭梁。
上梁时,主家身披红布,栋两端缠长红布,由父母双全的“利市”人牵红拉上柱顶,先用郎掀木捶敲打三下,再由木匠用斧头敲进榫,口念:“进,进!……满,满!”的吉利语。
同时,锣鼓齐鸣,并点燃挂于梁上的“百子炮”接着,老司头手托装着抛梁馒头、花生、红枣、桂圆、玉米花、瓜子等的“金盘、银盘”架上云梯、口唱上梁歌,一唱一应至梁上,边唱边向四方抛散馒头、果品等。
抛完后,主家所有人在梁下,手拉着被单,木匠念了“金盘落地、大吉大利”后,将金银盘及留着的部分果品抛于被单中。
最后在锣鼓鞭炮声中,木匠下梯,上梁仪式结束。
陈明序作为非遗人,一套流程自然非常熟悉,如果不是主家不能自己上,他自己都能将流程全走完。
但就算只是作为主家,他的动作也是极为标准的。
村里的那些老人们见了,不由都点头赞叹,都没有想到这个前不久还是个二流子的后生,不仅仅索面做得好,这上梁的习俗竟然也懂,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这后生真的是出息了。”
“是啊,这新房建起来后就是索面作坊了,以后村里还要靠他带着大家发家致富了。”
村民们都期待起来,脸上都带着由衷的笑容。
陈明序和丁秀秀带着三个孩子站在自家新房的大门前,感谢参加上梁仪式的客人,邀请大家入席,“各位乡亲,各位亲朋好友,请大家入席,大家吃好喝好。”
宴席上,客人推杯换盏,笑声不断。
陈明序也穿梭在宾客之间,不停地向大家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