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知否:我是皇太子 > 第三百零三章 王韶谋河湟

第三百零三章 王韶谋河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知否:我是皇太子!

赵兴一直不理解为何大宋不迁都,汴京显然不是一个适合作为国都的地方。

四周五险可守,需要驻守大量兵马来拱卫京城,消耗太大了。

汴京城内外,乱七八糟的兵马加起来占据了大宋半数兵马。

要是迁都洛阳,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兵马,有个二十万,完全够用了。

古代那么多朝代把都城选在洛阳和长安两地,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不过关中平原,在唐朝时期被破坏的太狠了,并不适合作为国都。

洛阳这些年恢复了不少,作为国都倒是非常合适。

“你以为就你考虑到了?”

太上皇想过赵兴登基后,会来个新官上任三把火,却没想到赵兴竟然有迁都的想法。

“太祖当年建立大宋时,就曾经考虑过定都洛阳,却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太祖考虑到迁都劳命伤财,加上汴京靠着运河,物资运输方便,这才没有迁都的。”

“父皇别生气,儿臣就是这么一说,也不是非要迁都。”赵兴连忙说道。

迁都肯定是要迁都的,哪怕将来灭掉辽国西夏,没了威胁也要迁都。

都城四周无险可守,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出现个不孝子孙,被人长驱直入给打到都城来了。

不过此事赵兴也不急,他就是想看看父皇的反应。

就连父皇对此时都不同意,百官就更不会同意了。

估计赵兴要提出迁都,百官没有一个会支持的,还会拿出太宗皇帝当年反对太祖迁都的那句‘在德不在险’来说教他。

此时迁都意义不大,反而劳命伤财,即便父皇答应,他也不会迁移。

等将来灭掉辽国和西夏后,再迁都不迟。

“你真这么想?”太上皇有些怀疑的看着赵兴。

“父皇放心,您不同意,儿臣肯定不会迁都。”

赵兴见宫女已经端着饭菜进来了,连忙说道:“父皇,先用饭吧。”

吃完饭后,赵兴和父皇聊了一会,便离开了。

“福儿真是懂事了,他专门跑过来,应该是担心陛下禅位后不适应,特意过来陪陛下说说话。”曹太后笑道。

“他懂事是懂事,就是有时候主意太多了。”太上皇闻言叹息道。

“陛下还想着迁都的事呢?福儿不都说了,您不同意,他不会提出迁都么?”曹太后说道。

“你也说了是朕不同意他不迁都,但是朕百年之后,怎么办?”太上皇说道。

曹太后想了想说道:“福儿孝顺,只要陛下留下遗命,他不会违反的。”

“希望如此吧。”太上皇摇了摇头道:“朕还真是劳绿命,本想着禅位后,能好好休息休息,福儿却一点不省心。等过几日,你陪朕去洛阳行宫住一段时间,眼不见为净。”

“陛下该不会真的想同意福儿迁都吧?”曹太后惊讶道。

洛阳当年武则天时期建造的皇宫还在,太祖皇帝建立大宋时,本想定都洛阳,还派人专门修缮过。

后面虽然放弃了,但是洛阳那边也被当做行宫。

只是这些年历代皇帝都没去过。

她和太上皇夫妻多年,一听就知道他不是只想着离开汴京,眼不见为净那么简单。

“唉,去看看吧。”太上皇叹了一口气道。

知子莫若父,虽然赵兴刚刚保证不迁都,但是赵兴既然提了,肯定想要这么做。

他在赵兴或许不会迁都,但是他死后,赵兴肯定会这么干。

曹太后说让他留下遗诏,但是以他对赵兴的了解,真要到了那天,赵兴未必会遵从。

赵兴若是违反他的遗诏迁都,肯定会背负不孝之名。

太上皇并不想这么做,他打算自己亲自去洛阳看看,若是洛阳不合适,到时候也能让赵兴死心。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

赵兴并不知道父皇的打算,离开兴明宫,就去了龙图阁小睡了一会。

醒来后,三水就来禀报,说王韶来了。

“让他在外间候着。”

王韶是回来参加赵兴登基大典的。

赵兴原本是不想让各地派官员来汴京观礼,但是父皇那边并不同意。

新君继位,自然要隆重,各地派遣官员前来观礼是必须的。

赵兴拗不过父皇,只能答应了下来,不过他坚持不给前来观礼的官员荫封,只给汴京的官员荫封。

而去他特意吩咐过,这次荫封一律不授实职。

虽然要白养几百个官员,赵兴心里很不情愿,却也不得不如此。

此时他刚刚登基,加上辽国西夏内乱,接下来说不定要动兵,并不是节外生枝的时候。

赵兴的打算是先稳住内部,解决外部隐患,然后再调转枪头,彻底解决内部的问题。

那个时候若是这些官员还不识趣,就别怪他心狠了。

赵兴洗了个脸,来到外间,等候许久的王韶连忙行礼道:“臣拜见陛下!”

“免礼。”

赵兴来到御案后坐下,让人给王韶赐坐。

打量了一眼王韶,说道:“子纯辛苦了。”

王韶出身不高,皮肤本就有些黑。

但是短短两年不到,王韶比当初看着更黑了些,皮肤也更显粗糙。

一看就知道他在西北任职,并没有待在城内养尊处优。

“臣不辛苦!”王韶躬身道。

辛苦是肯定的,西北不仅条件落后,风沙还大。

但是有赵兴这句话,他就感觉自己这段时间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坐下说话吧。”

赵兴摆了摆手,让王韶落座,问道:“跟朕说说河湟之地的情况。”

“是!”

王韶斟酌一下后,把河湟之地的情况详细的说了一遍。

河湟之地共有两股势力,一支是羌族,一支则是吐蕃。

不过两股势力也并不统一,而是形成了数个部落。

羌族各部和吐蕃各部之间,这些年虽然小摩擦不断,却没有爆发大的战争。

毕竟边上的邻居是大宋和西夏,他们也担心打起来,会被乘虚而入。

说完河湟之地的情况,王韶又讲述了和河湟吐蕃、羌族通商的事。

盛维去了西北后,已经和河湟之地的吐蕃、羌族各部通商。

因为盛维能够提供盐铁,非常受各部欢迎。

通过商队,王韶也收集到了更多关于各部的情报。

“陛下,如今辽国内乱,西夏出兵高原,大宋又在北方修建长城,河湟各部蠢蠢欲动,正是天赐良机。”王韶说道。

“子纯的意思是现在对河湟动兵?”赵兴问道。

“非也。”王韶微笑道:“河湟吐蕃和羌族,都想完成一统,独占河湟。但是本身内部就分为几个部落,意见难以统一。臣的意思是,多给吐蕃和羌族两边最大的部落多提供一些武器。”

“你是想增强吐蕃和羌族两边最大部落的实力,激发他们的野心,出兵吞并别的部落?”赵兴说道。

“陛下英明,臣确实是这么打算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