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受到感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新文创从1982开始!
在沙发上坐下来后,杨墨开始和陈家林聊了起来。
陈家林有点心不在焉,因为穿到这个时代那么久,他还是第一次看见沙发,也第一次坐。
那沙发是布质的,和后世的沙发不太一样。
扶手是木头,凳脚也是木头,只有坐垫和背垫是软的,被布罩套着。
说真的,这沙发不像沙发,更像是普通椅子,垫上软垫,再套布罩,一切都带着手工打造的痕迹。
不过坐起来,还挺舒服。
作家都擅于观察,杨墨发现了陈家林的异样,想了想后笑着说:“这椅子的名字叫做沙发,是专门找人去家具厂订制,你大概是还没见过吧?”
陈家林笑了笑:“是没见过,第一次坐。”
“我的腰不好,腿上还有关节炎,所以坐着这样的椅子才舒服些。”
杨墨也不以为意,又笑着解释。
在她眼里,陈家林的年纪小,算是个半大孩子,看见新鲜东西,自然容易分神。
喝了口水,她又问:“我看过你的几篇作品,尤其喜欢你的两个短篇小说《等车》和《另一只鞋子》,比较起来,《等车》这个故事和情节的设计更巧妙,你能和我说说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吗?”
“其实公交车站的事情多得很,我就是自己想了点小花招,让故事变得有趣起来……”
陈家林想了想,就把自己当初忽悠顾长江的那一套说了出来。
“冲突来自于差异,期待来自于好奇,悬念来自于未知,转折来自于欺骗,反转来自于隐瞒……”
杨墨重复了一遍陈家林所说的这几句“口诀”似的东西,忍不住点头:“不错,不错,这几句话总结得好,看来你是有着自己创作的思路的,这很好,真的很好。”
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写作全凭感觉……也就是所谓的“灵感”,一路往下写。
能写成怎么样,作者本身也不知道。
可是真正写出来的人,都会有自己的创作思路。
他们会对自己要写的东西,有很明确的想法。
陈家林年纪还小,这种年纪的作家,很多都是靠着天赋在写作,算是一种对文字的直觉。
杨墨问出之前的问题,就是想看看陈家林究竟是不是也是这样。
可是现在听了陈家林的回答,才知道陈家林已经用最正确的姿态,走在了文学创作的这条路上。
陈世聪在一旁没怎么说话,这时候也赶紧把笔记本拿出来,笑着说:“这几句话说得真好,我要记一下。”
杨墨转过头,又对那个叫做杨瑕的小姑娘说:“怎么样,服气了吧?”
杨瑕不屑的撇了撇嘴,没有吭声。
杨墨回过头,冲陈家林说:“她知道你过来,今天特地早早就来家里等着了,就是想见见你。”
“见我?”
陈家林怔了一怔,朝小姑娘看了一眼。
杨瑕闻言脸一红,立即出声反驳:“杨奶奶你乱说什么,我才不是特地来看见他的。”
杨墨笑了笑,也不理她,只对陈家林说:“她也写了篇短篇小说,就发在了《燕京文学》第六期,在新人新作的栏目里,叫做《工业气压》。”
“哦,是这样啊,那很了不起。”
陈家林应了一句。
他这话也不算全是人情世故,这小姑娘的年纪不大,在这样的年纪就能在《燕京文学》这种全国性的文学期刊上发作品,即使是短篇,即使是新人新作栏目,也实属不易。
相比起来,张华还在招待所苦苦改稿呢,说是从前的废稿有一蛇皮袋子,此可见天赋这东西有多重要。
try{ggauto();} catch(ex){}
当然,他自己是個例外,不提也罢。
杨墨摇头:“她写的东西的确不错,不过和你一比起来,就差远了。”
哪有这么拉仇恨的……
陈家林瞥了小姑娘一眼,果然看见对方的眼睛里已经流露出不忿的神色。
偏偏杨墨继续说:“赶紧去把你的小说拿出来,让家林看看。”
“我不用他看。”
小姑娘鼓起了嘴。
杨墨只能自己起身,把《燕京文学》第六期拿出来,翻开那篇《工业气压》,让陈家林看。
陈家林很快看了一遍,果然不愧是杨瑕这个年纪写出来的东西。
小说其实没有什么情节,故事主线更谈不上。
不过在文章里,却有不少句子类似于后世所谓的“金句”。
这玩意儿后世多得是,见天的就会冒出几条,像梗又不是梗,让人见惯不怪。
可在这个时代,如果一篇文章能出现这么三五句的“金句”,的确让人感觉很高级,甚至会觉得发人深省。
看完后,陈家林把《燕京文学》还给了杨墨。
杨墨接过杂志,笑着问:“感觉怎么样?”
“不错!”
陈家林先肯定的点了点头。
他说话的时候,杨瑕正偷偷的拿眼瞟他,虽然装得好像很若无其事,可看那样子却并没有那么淡然。
杨墨显然没准备这么就放过他,用一副逗趣的语气又问:“哪里不错了?”
陈家林想了想,只能上点干货:“有些句子写得挺好的,就好像那一句‘幻想是云彩,生活是沼泽地’,我觉得就写得非常棒,让文字一下子变得有画面了。”
杨墨笑了笑:“不错,不错,夸她的地方选得太好了,我看了整篇小说,也就记住了这句话。”
微微一顿,老太太又说:“那行,我也不为难你了,估计要是再问,你也夸不出别的地方了。”
陈家林嘿嘿一笑,没说话。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陈家林的“夸奖”,杨瑕的脸色变得好看了许多,不再对陈家林摆出那一副“斗鸡”的状态。
反倒是时不时会主动对陈家林说话,像是想和陈家林交朋友的样子。
陈家林却还是之前的样子,不冷不热,不怎么搭理。
对方就是一熊孩子,和他聊不到一块,所以他懒得应付。
晚饭是在杨墨家吃的,做饭的是杨墨的一位秘书。
杨墨有过两段婚姻,和儿女的关系都不怎么样。
后来这个儿子写了一些回忆录。
传说杨墨和秘书之间有过一段,反正陈家林看不出来,这年纪差得太大,而且都快七十的人了,谁知道呢?
晚饭过后,陈家林和陈世聪告辞走人。
老太太把他们送出门的时候,还握着陈家林的手语重心长的说:“我们那个年代不好,没办法好好写作,等到能安下心来写东西的时候,身体又不行了。伱现在这样就很好,正是写作的大好时候,我真的很羡慕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希望你能好好把握住这样的好时代,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我记住您的话了!”
陈家林鞠了个躬,这才转身离开。
一路跟着陈世聪走回招待所,陈家林都没怎么说话。
也不知道怎么的,老太太最后嘱咐的那一番话,一直在他心里回荡。
这一刻,他有股子冲动,想立即回到招待所,把《两小无猜》全部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