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所谓两难勉为其难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首辅:从淳安知县开始!
眼前这场景,李青云心里直嘀咕,剧情线的修正力还真是顽强。
李青云当即拱手:“在下李青云,淳安知县,阁下一片好心,但这水,海知县怕是不会喝。”
海瑞:“……”
这人好怪,明明第一次相见,居然自作主张,虽说,这茶水,自己确实不会喝。
海瑞不说话,李青云自觉担任活跃气氛的作用,虽然明知眼前人身份,但还是假装不知,问道:“阁下是……”
“我是谁不重要,倒是二位,我有所耳闻,”高翰文一摆手,“两位所任的县,一个全淹了,一个因为分洪淹了一半,身上的担子重啊,朝廷这次提出的‘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不知二位如何施行。”
海瑞不看他,一口一口将干了的米粑吃完。
李青云望着高翰文:“淳安县还好,目前已经控制住了局面,只是这改稻为桑在淳安县断不可再继续扩大,不然到时候民怨四起,所谓两难非但不能自解,还会形成对立。”
高翰文皱起了眉头。
李青云继续说道:“天下之事,难就难在,和人人都有关,人人都想插一脚,你要做的好了,别人看不惯,逼你一下,事情就黄了,然后人人都做不好。”
高翰文忍不住:“难,难就不做了吗?”
李青云不回话,吃完米粑的海瑞朗声道:“当然要做,但怎么做就要看杭州知府高翰文的。”
当下,房内顿时一静。
海瑞收拾好荷叶,接着说道:“按这个方略去做,淳安建德两个县的百姓把田都贱卖了,改稻为桑也就成了。那时候该发财的发了财,该升官的升了官。
到了明年,老百姓都没有了田,全都饿死,难,还有什么难,不知道这是不是新任的知府大人说的‘两难自解’?”
海瑞言辞之激烈让高翰文眼神为之一震。
他紧紧地盯住这个新任建德知县,问道:“阁下是如此看待这個方略的?当真认为官府会让大户将百姓的田贱卖了去?”
海瑞摇摇头:“我还是那句话,你应该去问新任杭州知府,你去问他,如果灾民没了粮,到了要饿死人的地步,那个时候,八石粮,十石粮一亩田,卖是不卖。”
高翰文说道:“官府不会置之不理。”
李青云接过话:“我们怎么看待这个方略不重要,重要的是,巡抚衙门里面的官员们怎么看。”
他接着说道:“我从淳安县本地大户嘴里掏出了粮,好不容易控制住了灾情,眼下巡抚衙门里的大人们不仅断了我们的赈灾粮,还不许我们从苏州自己运粮。
淳安建德的百姓就当真如此不幸吗,他们就非要成为改稻为桑的牺牲品。”
话说到这里,李青云的情绪激动起来:“人人心里装着大局,谁在乎过淳安无辜的百姓。
他们的秧苗都抽了穗,眼看就要收成了,难不成还要毁掉秧苗,种下桑苗吗?
百姓何其苦哉!”
高翰文已然默不作声,海瑞所说的话与胡宗宪在驿站叮嘱他的并无二致。
至于李青云的话,则让他更加尴尬。
try{ggauto();} catch(ex){}
他就差指着杭州府官员的鼻子骂,骂那群只会拖后腿的贪官,自己辛辛苦苦在前线赈灾救民,他们在后方不帮忙就算了,还帮倒忙。
为官不仁,只想苦一苦百姓。
三个人僵在了那里。
气氛略显尴尬。
正在这时,那小厮拎着一壶茶走了进来,没注意三人都在站着,带着三个干净的白瓷杯,麻利地倒上茶,丝毫没有察觉气氛不对劲。
他客气地说道:“几位大人不要见怪,这衙门大了,事情就多,忙很多时候就忙不过来,衙门里来了这么多大老爷,茶房那边都快忙疯了。”
他倒上茶水,递了上来:“这可是上好的龙井,嫩叶雀舌,几位老爷好好品尝品尝。”
海瑞坐了回去:“我不喝,这茶水不干净。”
李青云也坐了回去,将那小厮撩在原地。
尴尬转移到了小厮身上。
小厮恼怒道:“你这人,好生不识道理,这上好的茶水,哪里就不干净了?说话如此无礼。”
海瑞坐得端正:“我不吃贪污受贿来的茶水。”
小厮被噎的说不出话。
这时一位随员走了进来,问道:“杭州知府高翰文来了没有?”
那小厮终于找到了台阶:“我这就去问问。”
“不用去问了,”高翰文大声喝道,“我就是杭州知府高翰文。”
众人皆是一惊。除了早就知道的李青云。
那小厮脸色当即苦了起来。
随员也是回道:“那正好,府里的议会就要开始了,劳驾随我到堂中。”
高翰文转身对两人说道:“两位知不知道我是谁并不重要,‘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绝对不会饿死两个县任何一个百姓,只希望两位知县能够保持亲民爱民之心,到了那堂上,也依旧这么说。”
说完,就大步走了出去。
那小厮猛的反应过来,从身上摸出那块玉佩,脸上堆着笑,弯腰递给高翰文。
高翰文看都不看他,直接转身就走。
房内此刻就剩下李青云,海瑞两人。
海瑞开口:“玄卿兄一心为民,热心赤诚,令人敬佩。”
“刚峰兄过誉了,眼下时局之艰难,我们怕是也只能勉为其难,堂里的大人们怕是不会轻易放过淳安建德两县。”
“他们不放过淳安建德,也是不打算放过我们,玄卿兄,你说,淳安建德的百姓活不下去了,我们还有活路吗?”海瑞反问。
李青云老实回答:“那还真是要命的差事,刚峰兄看的透彻,我是没得跑了,反倒是刚峰兄,明知山有虎,还愿意接受这份差事,才更令人佩服。”
海瑞不接话,两人大步走出门去。
巡抚衙门大堂中,坐满了红袍紫袍的官员。
有些人等的不耐烦,有的官员正在把玩着一只官窑细瓷的鸡缸杯;有的官员对着昆曲谱,用手指在案面上轻敲着板眼,同声哼唱。
两张青蓝袍,在这堂中,格外的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