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放逐臣 > 第16章 嗣君

第16章 嗣君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放逐臣!

晋阳城宣台宫。

“父王。”

裴云霁立于长阶之下,对台上之人拱手作揖。他低垂着眼,声音中恭敬盖过了亲昵,说不上是规矩还是疏离。

而台上黑袍男人头也不抬,一直处理着手中的奏疏。

这人金丝冠之下,是梳得平整的发髻,黑发中夹杂着几缕银色,两鬓斑白。面上有几道皱纹,昭示着岁月的痕迹,却难掩眉目间的凌厉。仔细看来,与裴云霁有些神似,但更多了一份威严,以及叫人不敢冒犯的气势。

他正是当今虞王——裴弓昌。

二人所处的宫殿不算华丽,但却大气古朴。

墙壁之上的浮雕精致,地面的砖石花纹清晰,被擦得不染一尘,在室内灯火的照耀下泛着光亮。室内的摆件,每一个都做工精美,无不出自良匠之手。漆涂多为深色,却毫不昏暗,只叫人生出恭敬的心思,甚至不敢高声言语。

此刻的裴氏父子二人,一个恭敬地立在台下,一个若无其事地批阅奏疏。他们之间的气氛不像普通父子一般轻松,更像是主仆之间的公事公办。

随侍左右的寺人婢女都规矩的站在两侧,没人敢发出声音,就这么静静地伫立着,像是拟真的彩漆雕像一般,等待着上位者的吩咐。

整个大殿除了裴弓昌不时翻阅竹简的声音,便再没有旁的声响,有种说不出的压抑。

直到一炷香后,右手边的几卷奏疏处理完,裴弓昌才放下笔看向台下的裴云霁。

“你回来的时候去了怀川?”

声音疏离,仿佛台下的站着的,不是分离了五年的儿子,而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下属。

“回禀父王,为迅速回国,儿臣选择从北郡入境,的确途经了北郡怀川城。”裴云霁答道。

“裴谦的事情,你知道多少?”裴弓昌不绕弯子,直接问道。

见此,裴云霁上前一步,将一卷竹简递给台下的一个寺人。寺人再弯腰快步走上台,递给裴弓昌身边的人,最后转交到裴弓昌手中。

“儿臣在北郡郡守府休整之时,恰巧听闻了有刺客要截杀北恭君,而郡守郑大人也担心时局危险,特意挽留儿臣,待捉住劫匪后再行启程。”

不仅隐藏了在城外林中被追杀的事情,裴云霁还将留在怀川城的契机说成是郡守的挽留。如此一来,将留在怀川城的原因合理化,表明了自己乃是无辜卷入事件之中的。

至于林中追杀的事情,裴云霁并不打算让裴弓昌知道。

这件事说与不说,对于裴弓昌而言,都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罢了。至于对裴谦被刺杀之事如此关心,也不过是因为这案子贼人已经捉住了,裴弓昌想由此了解公子之间的势力党争罢了。

对于裴云霁的说辞,裴弓昌没什么反应,反而是对他呈上的竹简很感兴趣。

“这刺客的供词倒是有趣,从未见过幕后之人竟还敢冒险行凶。”裴弓昌点评道。

似是想到了什么,裴云霁突然说道:“贼人狡猾,此案的破获过程复杂,儿臣全程跟随郡守一同查案,个中细节再了解不过。若父王觉得何处可疑,儿臣或可为您排忧解难。”

却不想裴弓昌好似未听见一般,半晌没有回答。

过了一会,待他看完了裴云霁递上来的竹简,才重新开口:“事情本王已经知道了,至于刺客,就交给郑举恩处理,具体的就按照律法来办。”

“诺。”站在裴弓昌身边的寺人答道。

“对了,别忘了留他们一条命。”裴弓昌又补充道。

寺人按照大王的命令重新通传,又答道:“诺。”

一般人若遭到如此对待早就惶恐不已,担心是否说错了什么话,惹得大王不高兴。然而站在台下的裴云霁却不觉得难堪,这种待遇他早已经习惯。

他的父王是天底下数一数二的尊贵,也是难得的冷血无情。

裴云霁不想去回忆当年,那些经历就像是割在身上的钝刀,每一下都不致命,却又将人伤得血肉模糊。

“你在想什么?”

坐在高台上的裴弓昌俯视着他,冰冷的声音没有一丝温度。

裴云霁答道:“儿臣在想,昨日是兄长生辰,然而儿臣却并未拜访,不知兄长是否会怪罪于我。”

“裴历?你不必看望他,醉鬼一个,何须过什么生辰。”裴弓昌说道这里面色有些不悦。

“儿臣会劝诫兄长少饮酒,多为父王分忧。”裴云霁见势答道。

随意应了一声,裴弓昌接着说道:“正好,眼下有个事,你来看看该如何处理。”

说罢,就见他将一卷竹简交给寺人,寺人又快步弯腰走下来,把这卷奏疏递给裴云霁。

飞快地浏览了一遍奏疏内容,裴云霁不动声色,面上仍是一副思考的样子。

上将军康茂在燕国的邱源之役中活捉了燕国国君,这本是大功一件,然而他却不经裴弓昌同意,故意将人放还。

如今朝野上下对此事议论纷纷,有人觉得此乃叛国,要严加惩处,也有人觉得燕国已亡,放不放无所谓的。

康氏在虞国根基庞大,世代为官,党羽不尽其数。自古功高震主便是自取灭亡,然而康氏却能屹立不倒,树大根深,连裴弓昌也不能轻易动他们。

这当中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康氏懂得进退之道。

自裴弓昌往上五代虞王,皆少不了康氏辅佐。他们总是懂得站在君王的一边,从不忤逆,君王说东,他们必不往西。再加上康氏人才辈出,确为治国理政的好手,因而被代代重用。久而久之,康氏的势力发展,就逐渐超出了君主的控制范围。

所谓“君子之泽,三世而衰,五世而斩”,如今的康氏确实大不如前。他们的锋芒愈盛,虞王对他们的忌惮就越多,而当君主忍无可忍,便是家族倾覆之时。

然而裴云霁觉得,康茂为人忠正,又是一员猛将。况且虞国若要东出,短时间内不能妄动康氏。因此裴弓昌拿出这篇奏疏,大抵不是为了听自己如何贬损康茂的,必然有其深意。

斟酌之后,裴云霁说道:“儿臣以为,康茂将军不当罚。”

“何出此言?”裴弓昌仍是无悲无喜,叫人看不出他心中所想。

“燕伯如今乃亡国之君,然他毕竟曾经是大梁的诸侯国君。父王若要给他封爵位,恐怕会引来大梁与其他诸国不满,有碍我们东出之志。而燕国虽为手下败将,我们却并没完全得到其百姓的认同。倘若诛杀其旧主,恐引起民愤。故而康茂将军此举,实为父王解决进退两难之困。”

“那你的意思是本王当嘉奖于他?”

“一则康茂将军进退有度,换做旁人恐不能如此,若嘉奖于他引得旁人纷纷效仿,保不齐要出岔子。二则燕伯仍有影响力,虽不至放虎归山,却仍有风险。功过相抵,故不当奖。”

待裴云霁说完,大殿之中安静了一瞬。

少时,便听得裴弓昌大笑。

“如此,当为我子。”

方才裴云霁所说的赏罚之法,正合裴弓昌的心意。

对于康茂这次事情,他的心中早有应对之法。虞国需要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他需要的则是有能力却听话的嗣君。

能站在他的角度考虑,揣测他的心意,这才是裴弓昌所需要的。因此这件事怎样处理还是其次的,他最想看的是裴云霁的态度。

“父王教导,儿臣莫不敢忘。”裴云霁恭敬地回道。

正当裴云霁准备退下,却被突然叫住。

只见裴弓昌又恢复了那副淡漠的神情:“康茂的事说得不错,但也不能证明什么。”

料到对方会这么说,裴云霁面上应声,心中却毫无情绪波动,直到裴弓昌说出下一句话。

“怀川城的事情你就不要再插手了,有事我会找人问清。如今的青年才俊,当真不少。”

大殿之上,裴云霁仍是恭敬地应承,挑不出半点错。

而在大殿之外,他眉头却微不可察地一皱。

在讲康茂一事之前,裴云霁曾说过愿意为裴弓昌解答怀川城的疑虑。

这并非是他主动讨好裴弓昌,他只是不想在自己没探清真相之前,让某个人过早被卷入裴弓昌的棋局之中。

以裴弓昌的手段,定然已经摸清了怀川城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他忽略自己的示好,执意表明对“青年才俊”的执着,不见得是因为对宋遥瑾如何欣赏,更多的应该是好奇以及对自己提醒。

毕竟这么多年来,裴弓昌最擅长的就是控制别人。

不过也不是全无好处,裴弓昌的入局也许会让事情变得更加有趣。宋遥瑾身上的秘密,以及他这个人,还有那样的性子。

这一切,都让裴云霁极其感兴趣。

“怀卿,真期待下次见到你。”

宫里的鸟雀飞出高墙,向宫外广阔的天地而去。

不同于宣台宫的父子算计,此时宋遥瑾正在公子历府中与范徒佐一同赏花。

“为增兄,公子一向是如此吗?”宋遥瑾问道。

叹了口气,范徒佐说道:“自打公子母亲辞世,他就像换了个人。”

宋遥瑾回道:“亲母离世,确为人间难忍之痛。”

而范徒佐却仍是面带忧愁,语气中带着难以忽视的无奈。

“只是他哎不提也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