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七十年代女知青(1)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快穿之六七十年代!
平行时空华国, 上海, 七零年
1970年10月,上海因为一件重大事件耽搁了知青下乡, 10月份正是天气已经开始转凉, 孟红梅已经从开始报名下乡开始, 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原来的自己没有别的愿望,只是希望这次下乡不要去上世去的地方,在那里遇到渣男, 自己的不再被骗,虽然以后的日子过得并不是很悲惨,可是内心的不甘伴随了她的一生, 也改变了她人生轨迹, 孟红梅来了以后在报名的时候,用精神力给报名处做主的领导一些暗示,让他们尽量把自己分配到上世村子不远处的地方。虽然没有指定地方,但是却暗示他们不要把自己分到上世的村子里面。
再过一个星期, 自己将要离开,还算温馨的家。父母人不错,对孩子们也很公平, 他们每天都要上班,家里三个孩子, 大哥早就上班, 小弟还小, 只有十七岁的孟红梅去, 无所谓偏心不偏心,只是赶上了这个时间节点,自己也只能去。大哥孟庆祥都上班四年,难道让他去,他也说过代替自己去,可是孟红梅一个历经多世的老怪物,让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心里肯地不得劲。
孟家
孟爸—孟克明,41岁,红旗电机厂技术工。
孟妈—武元敏,40岁,第一医院护士长。
孟大哥—孟庆祥,21岁,红旗电机厂办公室干事。
未来嫂子—张亚丽,20岁,电机厂办公室干事。
孟红梅,17岁,东北知青
小弟—孟庆阳,学生,14岁,现在学校形同虚设。
孟庆祥年底也要结婚,都是双职工,结婚以后就住在家里。一直在申请房子,不过住房不好申请,现在只能等。
孟红梅一早起床,简单吃了点东西,就出门到黑市晃悠,普通百姓大多数都知道黑市,不需要人带,孟红梅和孟妈妈一起来过黑市买东西。
这里的里弄四通八达,是黑市做买卖的好地方,想抓人,很不好抓。
化了一个妆,手里用袋子装了不少东西,都是定做的白面条,用一种黄麻纸包好的,白白的面条,很是吸引人,这年头白面不好买。供应有限,一年能三五斤白面条就已经很不错了,这还是年景好才有的。
“小姑娘,面条多不?”
“多啊,怎么了?你全部要吗?我可只要钱和全国粮票,别的面谈。”
“行,钱和全国粮票,我都有,这面条我全要了。”
“好。”
交易达成,孟红梅又开始如法炮制一番,虽然这次买的都是散客,可是东西好,依然卖的很快。
一天转悠下来,钱和票都不少,没有全国粮票也行,价格翻两番,爱要不要。
回家的时候,手里换了一个布袋子,布袋子比较大,孟红梅放了两斤白面条在里面,还有两斤鸡蛋,两斤猪肉。
猪肉是用几层油纸包的严严实实,是放在最底下。
孟家住在红旗电机厂的家属区,家里是两房一厅,阳台改成了孟红梅的房间,这时候没有什么公摊面积,都是实打实的。
未来等孟红梅下乡,孟庆阳就要搬到阳台上的房间住,孟庆祥结婚就有了单独的房间,孟家的房子还是算大的,六十个平方左右。孟家住二楼,坐北朝南,方位不错。一栋楼并排有八家,这时候的房子都是长排的,很多都是改建的家属楼,一栋楼最高也就四层。孟家住在二楼的右边的第四家。一栋楼中间是楼梯,左右各四家,孟家就在二楼右边的最后一家。
孟家封好阳台,正好给孟红梅做房间,正好放下一张单人床,白天孟红梅的房间从不关门,才有阳光照射进来,家里客厅才不会暗。
上来二楼,很多人家已经准备要做晚饭,很多人家不是两头的房间,也会想办法,把厨房封了改成孩子房间,做饭都在阳台上,阳台上家家户户都是锅碗瓢盆鸣奏曲。
“红梅回来了,买了什么东西,袋子鼓鼓的。”
“田姨,一点我下乡要用的东西。”
“那是要准备一些东西,去了乡下不好买的呀。”
进门时,家里人都已经回来了,孟庆阳正在接受大哥的再教育,给他补课,家里人都知道现在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可是孟庆阳是个小学霸,对学习还是很喜欢的,大哥高中毕业,学习成绩也不错,要不也不会考进办公室做干事。
“爸,姆妈,我回来了。”
孟爸爸坐在两个儿子身边,看着兄弟俩学习,老怀安慰。见到女儿回来,抬起头心情也很好,只是再过几天,女儿就要下乡,他心里很舍不得。
“囡囡回来了,快坐下,今天去哪儿逛了?”
“爸,我去黑市逛了逛,看看有什么收获。”孟红梅的话,客厅的几人都听到了,就是孟庆阳也抬起头,期待的望着孟红梅,“姐,买了什么东西,你有钱吗?要不我把零花钱给你。”
孟庆阳还不错,不抠搜,知道姐姐过段时间就要离开家里,他怕姐姐把钱花完,以后手里不宽裕。
孟红梅摸摸弟弟的头,心底有丝暖意,这个弟弟现在看着还不错,大哥虽然没有说,但是也不是个枯心的人,以后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不用了,姐姐有钱。”
孟红梅先拿出来两斤用旧布包好的两斤鸡蛋,小心翼翼的放在木沙发前面的桌子上,“这是两斤鸡蛋,还有两斤白面条,看看,运气是不是很好。”
“姐,你的运气老好了,这也能遇到,好久都没有吃过白面条了,好怀念啊!”
“哈哈哈,这就欢喜了,还有呢,两斤五花肉。”孟红梅最后拿出来两斤五花肉,亮瞎了三位男子汉的眼,孟克明快速打开油纸,真的两斤五花肉,好久没有吃肉,肚子里面正寡淡着,看见肉,家里的那三人眼放狼光。
“妈,快出来看看,姐带了什么东西回来。”
“我看看带了什么东西回来,这么大惊小叫的。”武元敏洗洗手走了出来,看见桌上的东西,惊了一下,走过来紧张的问女儿,“囡囡,你怎么胆子这么大,敢一个人去黑市,这些要不少钱吧?你存的一点钱,不要用完了,到乡下到处都要用钱。”
“妈,妈,你别急,你知道的我有钱,我也可以赚钱,放心吧。”
“你呀,自小就主意大,我也管不了你,记住别乱来,现在世道不好。”
“嗯,记住了,不会有事的。”孟红梅自小就跟外公学中医,医术还不错,不过前几年开始外公就不再帮人看病,算是半隐居起来,不过外公武敬昌早年帮助很多人看过病,现在风波还没有波及他,因为有人保他,而且也没有人嫌他碍眼,还算是安全的。
孟红梅这几年跟着外公学习的时间比以前更多,学的也更精。
不过私底下,孟红梅也给一些找外公看病的人看过小病,都是一些嘴巴紧,外公点头相信的人,孟红梅攒了不少钱,还有一些票。特别是银针学的不错,外公还送了她一套银针,孟红梅来了以后,就把自己的钱票和银针全部放进储物空间,免得遗失。
晚上做了一顿红烧肉,味道串到隔壁邻居,香死个人。孟家爷奶早就不在了,孟克明还有一个妹妹,不过住的比较远,在城市的另一边,也不经常走动。武外公和武外婆倒是住的不是很远,离孟家也就一站路,做好红烧肉,第一时间孟庆祥就用饭盒给外公送了过去。
蹬着自行车,使劲的蹬,武外公住的房子是里弄里面的一套二层小楼,独门独户,里面还有一个很小的院子。
一楼有两间房间,一个厨房卫生间,还有一个客厅,楼上一个卫生间,三间卧室。很是宽敞,武外公就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家里还有武舅舅一家也一起住。
“庆祥,你怎么过来了,大晚上的。”
“外公,我奉命给您和外婆送妈妈做好的红烧肉还有一斤面条,是妹妹买回来的。”
武外公一听就明白了,家里两个孙子也学中医,天赋也不错,可是胆子就没有外孙女大。看看囡囡胆子大的,一个人到黑市买来的东西,这孩子就是孝顺。武外公心中略微得意,自己带大的孩子就是不错。
几天以后孟红梅带着一套铺盖行李,两大包的东西去了东北插队的地方。临时在行李中放了一个旧热水壶,还有一个军用水壶,还有一些零碎的东西,都是以后用的上的东西。
一路上和同学们在一起高歌,路上不断有人下车转车,孟红梅一路向北,直到一处不是很大的火车站下车,被接到这里的知青办,早上天微微亮就下车,到了知青办,知青办主任谢梅英主任安排她们知青先吃早饭,接他们的人已经来了 。
早饭是大碴子粥还有一碟咸菜,孟红梅和各地汇合的知青一起,这里没有她认识的人,但是有上海老乡,下车以后才知道的。
上午十点,孟红梅和两个男知青张国栋,周一扬一起分到柳树屯,来接他们的是大青沟的大队长孙大有,大青沟离县城不是很远,就二十来里路,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不过这时候路都不是很好走,这里是山城,四周都是大山比较多。
县城周围也是山比较多,大都不富裕,都比较穷。
不过大青沟是个民风剽悍的地方,这里田地少,运动以来还是第一次分来知青。大青沟的人也不愿意有外人进到自己村里,以前也是考虑到他们村里田地少,就一直没有分知青,现在不管咋样也要分几人过来,看着老实的才敢分到大青沟去,心思活咯的压根不敢分去大青沟,万一和村民闹出什么事可就不好了。
坐在牛车上,孟红梅没有说话,倒是两个男知青嘴巴没有听过,一直和孙大有聊天,说的都是村里的情况,孟红梅静静的听着,听见孙大有说道:“我们大青沟,人多田地少,不过靠近森林,大家可以用开荒种地,加上打猎采些野菜,山果,日子糊的过去,跟你们大城市不能比。以后你们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嗯!”两位男知青听到田地少人多就已经明白了过来,知道以后估计不好过,前面都已经有知青开始下乡,他们也不是盲目的,来之前肯定是问了问一些有知青的亲戚家,知道知青生活是怎么回事。不过知道是一回事,真的见识到又是一个样,和自己想象的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会更辛苦。
“吁,吁,吁。”到了大青沟,孙大有直接驾牛车到了一处比较偏的地方,这是一座小木屋,“你们两位男知青住在这儿,这里是以前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的住所,现在归你们,已经打扫好了,你们的口粮已经放在屋子里面,钥匙给你们,你们自己进去吧。女知青的在前面一点。”
“谢谢大队长。”
“好了,你们先忙着。”
孙大有一路上都没有听女知青说过话,觉得应该是个老实的姑娘。心中想到多照顾一些,“女娃子,你住的地方也是单独的屋子,不大,就一间正屋,一间厨房和茅房,还有一间偏屋,不过篱笆院扎的紧,还有前后都有院子,算是不错的,以前也是孤寡老人住的,现在收归队里,你们这次来的知青也不多,队里就没有给你们盖知青屋,将就着先住。”
“队长叔,这已经很好了,谢谢。我可以自己种点小菜吗?”
“可以,你还可以自己种点自留地,我们大青沟是上面唯一允许的,因为这里田地太少,不管咋种,粮食也不够,你要是愿意,开年以后就可以自己种一些,还可以开点荒地。”
“队长叔,开荒有规定没有?”
“有,一户不超过五分地,你一个人也算一户,不要超过五分地就行。”
说话的时候,已经到了孟红梅住的小院,确实不小,一个人住刚刚好,孙大有帮助孟红梅把行李搬进屋子里面,孟红梅趁机从另外一包行李中,掏出来一包红糖和一包糖果,转身塞给孙大有,“队长叔,今天辛苦您了,早早的就去县城接我们,这些给家里小侄子甜甜嘴,红糖也能给婶子和您补补身子。”
“不行,怎么能收你的东西,你留着自己吃吧?以后你就知道这些东西不好买了。”孙大有连忙推开,可是孟红梅的手劲比他的还大,“队长叔,我还有呢?我不怎么吃糖……”
最后没有办法,孙大有只好收下,心中却是欢喜的。这女娃子是个会做人的,看来以后在村里不会轻易与人结怨。
孙大有交待自家住在哪儿,有事就去找他,或者他家那口子,孟红梅连忙点点头 ,路上孟红梅和另外两位知青都明白了,说东北地广人稀,都有地,大青沟不同,因为大青沟是护林村。这里的村里主要是护林为主,防止周围发生火灾,和祸乱。耕种的也是空闲轮流耕种的,交公粮的任务也没有多少。
这里的山脉和县城的山脉是连在一起的,要是出现火灾,那就一发不可收拾,特别是夏天,天干物燥的,一但火灾会牵连到县城,大青沟每天都要派人到山上巡逻,大青沟也是在山里面。
孟红梅一个人在家里收拾,土炕上还有一个收拾的干净的炕柜,看着很破旧,不过还可以用用。
拿出来一把锁挂上,又再清理打扫一片家里,这里应该是前两天打扫过的,屋里蛮干净的。
在厨房和房间摆放好行李和生活用品,厨房里有口旧锅,应该是补过的旧锅,还是可以做饭吃的。
水缸里面也是装满了水,不过孟红梅要洗澡,一个人挑着空桶,朝队长说的地方走去,锅里面已经装满水,灶里面也点燃火在烧。
走在路上,遇到几个村里的人,大家不认识,孟红梅只是笑笑,并没有打招呼,村民也没有和孟红梅说话,都是观望的态度。
不熟悉,村里以前也没有来过知青。也不知道这三个知青,是否与别的村里说的那样,是不是不好打交道还瞧不起人。
在火车上待了好些天,身上都馊了,孟红梅好好的洗了一个澡,洗的舒舒服,等到头发干了,上炕睡觉 ,好累。
张国斌和周一扬可没有孟红梅细致,归置好行李,也自己洗了一个热水澡,早早休息,他们这一觉睡醒已是第二天天亮,这些天在火车上都是硬座,也休息不好,一觉才睡了这么久。
第二天天一亮,孟红梅就起床,挑水,洗漱,在水井边还碰到了张国斌,也挑着水桶,“孟红梅你也起的这么早。”
“是啊,你和周一扬不会也是昨天白天睡到现在。”
“是啊,太累了,这些天在火车上也没有休息好,简单归置好行李,洗洗就睡。原以为黄昏时刻会醒来,谁知道一觉就睡到现在。现在没有别的感觉,只有感觉到饿。”
“我也是,衣服都没有洗,等会儿你们要去县城吗?”
“去啊,还要置办一点东西。你去吗?”
“我就不去了,你们帮我带点东西回来,行不?”
“行啊,有什么不行的。”张国斌和周一扬不是真老实,是人比较醒目灵泛,也不是惹事人,大青沟全村男人都是护林人是有工资的,他们全部护林,还半耕作,还是猎户,这里的人生活都不差。
孟红梅他们三个也会有工资也会轮流耕种田地,只是孙大有不知道怎么安排孟红梅一个女娃子。
村里的女人一般都没有工资的,孟红梅有工资,安置起来就不好办,难道一起护林,孙大有还没有想好。
孟红梅让两位男知青给自己带些碗筷和一个铁锅,昨天队长叔说了,屋里的铁锅是要还人的,暂且他们三位知青三天。
都是村里人的,不能多借,人家家里也需要的,这是临时借,还是早点还的好。
两位男知青也要买铁锅,他们凭条子可以买口锅。这是知青办给他们开具的条子。
孟红梅和他们说好,挑完水第一时间就给他们送了钱和条子过去,还托他们买一个新澡盆回来。
反正今天他们跟村里的牛车一起过去,也不需要他们多劳累。
这些明面上的东西,孟红梅都托他们帮着买,自己要上山。
在厨房拿了一个竹篮和大布袋子,孟红梅就自己一个人上山,还带了绳子,和砍刀,这是要砍柴,山里幽森,寂静,还有树叶沙沙的声音,金黄的落叶,踩上去松松软软,点点余阳,落在树叶上。余光点点,煞是好看。
山林的风景,孟红梅看的多了,可是这里的尤其美,著名山脉就是不一样,这里到处都是密林,外围就是这样,里面更是幽森昏暗,孟红梅一边拾柴,一边看看有什么山珍或者坚果,这里的松子应该不是一般的多,多捡点,以后猫冬的时候当零食吃。也能给家里寄点回去,现在已经是十月底,这里马上就要开始猫冬。
自己的事情还很多,储备猫冬的柴火,还有储备猫冬的山珍干货和零嘴。
这时候已经没有农活,男人轮流上山护林,女人们除了操持家务,还有趁下雪前储备猫冬的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