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纳吾肉孜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走西口之天山行!
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
半年多的时间,这只雏鹰已经长大,海米提告诉妻子,这只鹰的室内训练已经结束,爷爷在室内喂食饥饿的雏鹰时,要把肉放在左臂的皮套上,让雏鹰前来啄食。
饥饿难忍的猎鹰见了肉便不顾一切地扑过来,它叨住小拇指大的肉块后,爷爷再稍稍与它拉开距离,再放生肉让它叨,一次次来开雏鹰和他的距离,反复进行。
每次驯服不让猎鹰吃饱,直到猎鹰能飞起来快速啄住爷爷手臂皮套上的生肉,等雏鹰消除对人的恐惧和敌意后,室内训练才能结束。
现在是爷爷进行训鹰的室外训练,爷爷站在毡房前,毡房前的七八米处放着一只四肢被绳索绑好的野兔。
这只尾巴羽毛被缝制的小猎鹰,正站在爷爷的肩膀上,爷爷取下猎鹰双脚的环套,对着猎鹰发出了口令,猎鹰听到响亮的口哨声,立刻起飞一个俯冲朝野兔扑去。
爷爷告诉庞咚咚,这是一只珍贵的“勃尔古特鹰”(能擒获到狐狸和黄羊),至少要花三年的功夫才能训服好,这只猎鹰训服好,至少能用两匹马才能换它。
一般猎人养的大多是“哈什赫鹰”(捕获到野鸡和野兔),这种鹰在草原上随处可见。
海米提告诉庞咚咚,猎人放鹰捕猎时一般要做到“三不”,不能喂饱猎鹰,不能揭开眼罩、不能解开脚绊。
猎人看到猎物后才取下眼罩和脚绊,这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古话的来历。
庞咚咚兴致勃勃地看着爷爷驯服猎鹰,她告诉爷爷,等孩子出生后,一定再来草原看爷爷驯服猎鹰……
“纳吾肉孜节”这天,东方刚泛起淡淡的鱼肚白,孕妇庞咚咚还在酣睡之中,就被丈夫海米提拽出了暖和的被窝,她穿上哈萨克的服装被丈夫打横抱起。
海米提是个疼老婆的汉子,看着睡醒惺忪的妻子,他舍不得让她多走路,把她抱到马匹上,夫妻俩骑着高头大马来到爷爷居住的毡房旁。
只见海米提的叔叔婶婶们以及年幼的孩子们早早起床,每个人都身穿着民族盛装站在羊圈旁的空地静静等候着。
昨天女人们都忙着打扫自家的毡房时,海米提和叔叔、堂兄弟这些男人们从果子沟山上拉来了一大堆的松木枝。
这堆松木枝早已点燃,成了一堆篝火,爷爷拿着一根冒着浓烟的松树枝站在篝火旁,让儿孙们排着队一个个上前接受古老的习俗洗礼,来驱邪并接受老人的祝福。
爷爷将冒烟的松树枝在每人的头上转一圈,嘴里念叨着祝福语,预祝他的儿孙们在新的一年平安快乐。
随即,爷爷带着几位叔叔将冒烟的松枝放在羊圈门口,铺成一长溜,在爷爷的吆喝下,叔叔们进了羊圈把羊只赶了出去。
只见羊群的羊只从冒烟的松枝上敏捷地跳过,爷爷嘴里祈求高声呼唤着,预祝新的一年,自家的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
这是从小生活在新疆的庞咚咚,第一次在草原上过纳吾肉孜节,这个片段永远珍藏在她的记忆里。
过纳吾肉孜节,草原上的牧民除了弹唱冬不拉、摔跤、叼羊、姑娘追、才艺表现等娱乐活动外,喝“纳吾肉孜粥”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哈萨克族有个讲究,不喝粥就意味着没有过这个节日,所谓“纳吾肉孜粥“,就是家家户户用上一年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再配上7种佐料煮成的稠粥。
做这种粥时一般不宰杀牲畜,要用往年剩余的粮食和冬宰后贮藏了一个冬天的熏肉制作,并尽可能做的丰盛些,表示家里年年富足有余。
做粥的原料有大米、小麦、大麦、面粉、葡萄干、牛奶、熏肉等7种原料,举行完纳吾肉孜节祈祷仪式后,庞咚咚跟随海米提在爷爷的毡房吃早饭。
吃过早饭,庞咚咚走出毡房,发现果子沟草原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家中“憋”了一个冬季的老人、小孩都出来享受阳光的沐浴。
虽然果子沟草原的气温还很低,草原阴面或凹陷处还有尚未融化干净的冰雪,但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脱去厚厚的冬装,站在辽阔的草原上三五成群,晒太阳、谝大拉子、玩耍,开开心心地欢度纳吾肉孜节。
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本民族的节日盛装,见了面用本民族的礼节,拉着对方的双手,贴贴脸颊,互相问候和祝愿着。
庞咚咚加入到妇女们熬制那吾肉孜粥的队伍里,做这个纳吾肉孜节饭比较讲究,要将七种原料的混合之物加水煮成稠粥一样的纳吾肉孜饭。
哈萨克族在纳吾肉孜节熬制的这种粥一般叫毕岱阔杰,较浓的粥可当饭食用,稀的可作饮料解渴用。
以前的游牧生活时期,没有工具,就将小麦、大麦、塔尔米、小米等囫囵食用,先把小麦、大麦炒熟,再将塔尔米、小米先用水煮熟,然后炒干,臼捣去皮。
炒熟的小麦、大麦也是先在臼内捣碎,然后用水煮熟做粥食用,倒入锅里适当加水加盐,再添加适量油、肉及其他食料,用小火焖煮一个半小时,肉、小麦等煮烂,成为粥样即可,然后适当倒入奶疙瘩汁、酸奶或鲜奶,就可以食用。
庞咚咚听海米提的小婶婶说,还有一个制作那吾肉孜粥的方法,煮肉时将捣好的小麦等食材倒入锅内一起煮,在肉汤里煮成的这种粥更是别有风味。
毕岱阔杰除在家庭里当做午餐和晚餐食用外,还可以用于接待贵客的招待佳餐,这种肉汤里煮成的毕岱阔杰必须添加奶疙瘩汁或酸奶,哈萨克族把它称作布依拉阔杰。
关于纳吾肉孜节,草原上的哈萨克族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这个节日的来历和天空中的星座有着密切的联系,哈萨克族的祖先认为,白羊星是造福人类的主神,而双鱼星则是人畜的病源。
每到“春分”这一天,恰好是双鱼星降落、白羊星上升的时刻,人们选择这个时刻过节,是希望驱走病源,人畜两旺,迎来幸福和吉祥,所以纳吾肉孜也有“送旧迎新”的含义。
到了晌午,海米提爷爷家的毡房前摆放着一口大铁锅,铁锅下的松木枝已将锅里的粥煮的热气腾腾,空气中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中午,果子沟草原的牧民们在自己家的大锅前品尝那吾肉孜粥。
在稍稍平坦的草地上,能歌善舞的男女老少开始了冬不拉弹唱、载歌载舞,歌手弹唱着“纳吾肉孜歌”,预祝新的一年人畜兴旺、奶食充盈。
不远处广阔无边的高山草原上正表演着叼羊和“克孜若瓦尔”等活动,好不热闹。
“克孜若瓦尔”(姑娘追)开始了,这是草原未婚青年男女最喜爱的一种娱乐游戏,也是他们表达爱情的一种特殊方式。
游戏开始时,一对青年男女骑上骏马,并驾齐驱缓缓而行,奔向指定的地点。
路途中,小伙子对他心仪的女孩表达爱意,在返回途中就开始“姑娘追”了。
小伙子掉转马头在前面狂奔,姑娘在其后紧追不舍,追上后任意挥鞭抽打,小伙子不得还手。
倘若姑娘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便会鞭下留情,姑娘顶多是高高举起鞭子,轻轻抽打一下而已,小伙子心里也是甜蜜蜜的。
倘若姑娘看不上这个小伙子,那他就要多吃些苦头,身上会被姑娘一阵狂抽。
这几天,大家都尽情得唱着、笑着,抒发着内心的喜悦,牧民们都知道,等到纳吾肉孜节过后,意味着频繁的迁徙转场生活又要开始了,大家又要开始忙碌的生活了。
傍晚时分,海米提跟爷爷宰杀了一只大肥羊,大家要吃手抓羊肉。
夜深人静,墨蓝的天空显得深邃高远,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散落在草原上的毡房传出一阵阵欢快的歌声和冬不拉“咚咚咚”的弹奏声。
牧民们坐在自家的毡房里,低矮的茶几上摆着大块的手抓羊肉,还有油炸果子、奶疙瘩等哈萨克零食,一家人都其乐融融地过着属于自己民族的节日。
由于庞咚咚是汉族姑娘,爷爷对她格外重视,再加上她怀有身孕,让她坐在茶几下手吃饭。
她并未像海米提的婶婶们蹲在金色的萨玛瓦尔(哈萨克族烧茶的炊具)旁给男人们倒奶茶。
海米提小婶将热腾腾的手抓羊肉端了上来,海米提小叔双手捧着羊头递给坐在上座的爷爷。
爷爷接过羊头,说了一句祝福语,“祝愿牲畜满圈,奶食丰盈”。
然后,他取下腰间的皮杰克(锋利的小刀),先在羊脸上割了块肉放进自己嘴里慢慢吃了起来。
随即,他连着割了几块羊耳朵分别递给四个年幼的孙子,叮嘱他们要听老人的话。
接着,爷爷又割了两块舌头肉递给海米提和庞咚咚,叮嘱他们已经长大成人,既要听话又要会说话。
一个晚上,庞咚咚和她的哈萨克族亲人们唱着、吃着、跳着,良宵一夜尽情地弹唱。
海米提拉着妻子走到毡房中间的空地上,夫妻俩跳起了传统的哈萨克舞蹈《哈拉卓尔哈》(即“黑走马”)。
这是一个模仿飞禽走兽动作的舞蹈,经过哈萨克牧民的加工演绎后,夸张幽默、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孕妇庞咚咚为亲人们跳着舞着,海米提弹着冬不拉尽情的唱着,庞咚咚高挑的身材扭动着妖娆的动作,从背影上看,着一身哈萨克服装的她完全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哈萨克姑娘。
跳完舞蹈的庞咚咚大汗淋漓,有些疲倦不堪,海米提见状拉着妻子的手离开毡房。
俩人手牵着手朝他们休息的毡房走去,庞咚咚想到白天的“姑娘追”。
她斜睨着英俊的海米提打趣道:“你在草原那些年被多少姑娘用鞭子抽打过?”
海米提双手搂住妻子,下巴放在她的头顶,仰望着蓝色的天空,幽幽地说道:“我在草原居住的那几年,只是个看客,不敢玩姑娘追的游戏,因为我心爱的姑娘不在果子沟草原。”
庞咚咚想着孤独思念海米提的几年生活,漫长而又孤寂,她动情得哭了。
翌日,庞咚咚并未参与到草原上人们走家穿户的拜年活动中,而是跟着海米提看着爷爷驯服着去年的那只雏鹰。
广仁乡的别克波拉提和田坤蓉生育的三个孩子里,最聪慧的是女儿米娜,最憨厚的是儿子开伊山,最狡黠的是幺女阿热依。
聪慧的米娜从小就酷爱学习,幼时的米娜在姥姥田老太太和妈妈田坤蓉的教育下,五岁就将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
当同龄的孩子们流着鼻涕玩羊必石、踢毽子、扔沙包时,文静秀气的她爬在小桌旁做着姥姥给她安排的算术作业。
到了上学的年纪,她同街坊四邻的孩子一起上了小学一年级,不到半年功夫,聪慧的她连跳两级,在三年级上课,成了广仁乡的神童,别克波拉提最宠爱这个聪慧无比的女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16岁的米娜民考汉考上了北京医科大学,加上预科班一年,她要在北京学习生活6年。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涉及各方面的领域在沉睡蛰伏了十几年后,随着改革开放万物开始复苏起来。
但在这个时代,中国的法制在起步阶段还仍不健全,被固步自封了许多年的老百姓在茶余饭后,除了唠叨频频出现的**问题外,他们最担忧的还是令人心惊胆寒的“路霸”现象。
一辆从北京驶向新疆的绿色铁皮火车,吐着沉重的粗气拖着笨重的身躯在荒芜人烟的铁轨上艰难的蠕动着。
在北京医科大学度过大一生活的米娜,来到熙熙攘攘的火车站,跟随着黑压压的人群拥挤着上了火车。
按照车票的位置米娜总算艰难地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对而坐的长条椅子上已经坐了一对中年夫妇。
米娜站在走道上,提着自己沉甸甸的行囊准备朝座椅上的行李架上放。
可惜,瘦弱的女孩刚举起行囊就双手发软,几次都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