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村中秋收 二合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丈夫下乡后[七零]!
气温渐低,暗藏秋老虎的初秋已经消失。
乔茗茗对秋天的渐渐逝去,生出些“好坏参半”的情绪来。
农村之中蚊子多,大蚊小蚊一样毒。随着天气渐冷,蚊子终于消失不少。
这可是让她再欣喜不过的事,要知道她这会儿怀着孕清凉油不能用,面对那些蚊子毫无他法。
艾草倒是能烧,可日日烧天天烧乔茗茗也怕不好呀。
再者,她也不是没试过。这几个月里,她通常隔三天便让宁渝每天把屋子角落用艾草熏一遍,又院里篱笆边上种了好几棵薄荷,可用处依旧不大。
转念一想,不大也是当然的。
家里有驴,门口有河,就是花露水也没啥用,还是得搞些缝隙细密的铁纱来,做几扇铁纱窗。
哦,还得搞扇铁纱门,要不然也拦不住蚊子。
可秋天离去她又有点儿难过,因为黄鳝没得吃了。秋天的黄鳝才肥,冬天可不够肥。
昨儿宁渝趁着夜色从泥潭里钓起来的那几只,估计就是今年的最后一顿黄鳝。乔茗茗自认“勤俭持家”,她得把黄鳝存在空间里,留着过年吃。
清晨。
屋外的风竟然有些刺骨之冷,乔茗茗穿着单薄的睡衣,吹得感觉凉飕飕的。
随着时间越来越接近冬至,天便亮得越来越晚。
就像今儿,外头还阴沉沉的。当然啦,今天她起的也着实是早。
为啥呢
因为秋收今日到来。
宁渝起得比她更早些,这会儿正在门口小河边洗衣服。
村里人洗衣服大多是去村口的大洗衣池中洗,洗衣池是用砖头水泥建起来的,有一支小溪流从洗衣池中穿过,人们就站在洗衣池的两边洗。
为了进一步方便村民,还建了个高大的亭子给罩住,使得太阳晒不进雨也下不进。
若说村中香樟树底下是第一热闹之地,每天早晨的洗衣池就是第二热闹之地。
每日早晨从六点到七点半,这段时间是洗衣池的人流高峰期,大娘婶子们的声音能传得老远,站在百米开外都能听得到。
乔茗茗因为不大习惯在外人面前洗贴身衣物,所以从不去那里洗。
宁渝则是个能离热闹地方有多远就有多远的社恐,他更不会去了。
于是呢,宁渝不知道从哪里找了块还算平整大块的石头来,搬到门口河边,他们家便在河边洗了两三个月的衣裳。
乔茗茗见他在洗衣服,便揽起做饭的活。
宁渝已经把饭给蒸下去了,没有电饭煲的年代,蒸饭前必须要先把米放到锅里煮,将米煮个大半熟,再把它捞起来放到一个木头做的小桶里蒸。
但他们家只有一个锅,为了方便蒸饭时做菜,乔茗茗便想了个法子。
她大半个月前的一次县城赶集中,在供销社里买了个圆柱形的小铁锅。
要蒸饭时在铁锅中加点水,安个算子,再放块细密的棉布,待到米过水煮好后捞到棉布里,最后把铁锅放到火炉的炭火上去焖。
这样蒸出来的米饭和用木桶捞的一模一样,同样暄软无比香味儿十足
此刻厨房灶炉里有微微的火,火炉上也在冒着饭香,乔茗茗只需把火加大,炒几道菜便可。
从今日开始,到下个月中旬都是秋收农忙之时,忙得没时间做饭是很有可能的。
乔茗茗想了想,干脆一口气把所有菜炒好算了。
宁渝又晒了点儿萝卜干,那就做个萝卜干炒鸡蛋吧,放点辣椒进去,炒完后上边的干香下边的油润,他们家都爱吃。
秋收到,没肉也不行。
农村人生活节省,特别是在吃穿方面。但农忙时节,做饭的主妇们可不敢抠搜,否则自家人很可能在繁重的劳动中晕在田地里。
不过最近几年任务多,为了节省时间,秋收时队里都会把食堂重新开放,恢复大锅饭。
乔茗茗其实不大想去,前两天就问了隔壁杨大夫,听说他们前两年一直都未去后,就准备也不去了。
想完,她忍着心痛,拿出一条排骨来,“哐哐哐”剁成块,焯水后拿去红烧。
乔茗茗要是正经起来做菜,味道是真好,特别是红烧类的浓油赤酱重口菜。
家里火炉多,红烧排骨时她直接把排骨倒入砂锅中,放在火炉上盖上盖子焖,自己则继续炒下一道菜。
总共四道大份量的菜,乔茗茗只用了半个小时完成。
“吃饭啦”
她把菜端上饭桌,冲着门外喊。
宁渝正巧拎着桶回来,边走边说“我晾个衣服。”
行吧,乔茗茗将儿子喊醒,这孩子如今自己会穿衣服和洗漱了,不需要她帮忙。
早饭很丰盛,乔茗苕和宁渝都难得吃了九分饱。吃完后一家人去晒谷场集合,等待队长分配任务。
宁渝自然是要去收割稻谷的,乔茗茗虽受额外照顾,但猪圈的活干完,得帮忙去食堂里洗菜和整卫生。
”今年是秋收最难的一年,但也是粮食庄稼最多的一年大伙加把劲,从第一天开始就得使出十分的力,咱们忙活大半年了,就差这最后一步,可不能拖着拖着让雨打了让霜冻了”
周队长站在高大的石头上,声如洪钟对着村民们大喊。
催完项目,就得画饼。
于是他接着说“就坚持这么二十来天,等到大豆入库大米满仓,咱们把任务粮交了后就给大伙分粮分钱好不好”
底下顿时骚动“好,好,好”
声音一层盖过一层,可见人们对于分钱分粮有多么迫切。
最后,大队长又进一步描绘远景“到时候休息几天,咱们村也组织一场秋猎打兔打鸡打野猪,再把猪圈那几只杀了,大家过个丰收年"
“行,行,行”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让人不禁相信他话,就是乔茗茗听了都心生澎湃,好似那一斗斗粮食一张张钱票一块块猪肉近在眼前。
动员大会就此结束。
早晨七点,太阳连影子都没有。
这是一天里温度最适宜的时候,田里地里大家趁着还不晒人,能干多少活就干多少活,恨不得水不要喝厕所不要上。
宁渝在分配到他的那片田里弯着腰挥汗如雨,左手把住稻谷根,右手拿着弯镰刀,一割又一割,麦穗成堆,给予人沉甸甸的安全感。
乔茗苕也在猪圈里手起刀落,南瓜、前段时间从地里挖起来破了皮的地瓜,还有各种猪草和豆渣,通通放到锅里煮,煮熟了倒给栏里的几头猪吃。
猪的饭解决了,还得把羊牵出去吃草。
至于驴和马,早就被拉走了。秋收到,它们也得出卖劳力换取自己的口粮呢。
村民们不管是懒的还是勤奋的,都齐心协力地干着自己分配到的活。
农村长大的人对粮食都很看重,这代人更是绝大部分都经历过五六十年代的那三年,无论如何都不会拿地里头的粮食开玩笑。
稻子割完要打,打完了拉到晒谷场中晒,在这过程中要防备变天,若稻谷来不及收被雨给淋了,好些人是要跪在地上哭的。
所以没一会儿,原本长满稻谷的土地上已经空荡荡一片,“梆梆梆”的声音从田中传来,这是有头包白布,身着长衣长裤的人们在使劲儿摔打着谷穗。
他们可以连续摔打几个小时,太阳直直照耀,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汗水如雨滴般落下,皮肤变得黝黑,仿佛染上了土地的颜色。
就是宁渝这种天生白皮肤,很难晒黑的白皮肤,几天下来明显都能看出黑了一度。
夜晚。
这是秋收的第七天,体力强健如宁渝,都有些撑不住了。
“你躺床上,把衣服脱了我给你擦擦药酒揉揉按按。”
乔茗茗摆摆手说。
吃过晚饭后,夫妻俩人并跟个永动机似的衡衡都没力气再去门口小道走走了,只恨不得澡也不要洗地躺床上去。
哦对了,衡衡这三岁多的小屁孩这是要干活的。他们这群三四岁娃兵必须每个人拿根芦苇,在晒谷场上跑来跑去,不许让鸟儿把稻谷叼走。
真真是,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
而宁渝的活远比乔茗茗要重许多,乔茗茗虽然累,但休息休息便好。
宁渝是累得晚上睡觉时都打起轻鼾,等到第五六日时,手酸得甚至吃饭都在抖。
乔茗茗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便去找杨大夫拿了瓶药酒,跟人家学了一套按摩技术。
宁渝对此深感怀疑“你真学会了”
乔茗茗顿时怒目而视“你不信我”
"不是,才一两天你就学会了"
“你竟然不信我”
""
宁渝麻利地把衣服脱了躺床上。
乔茗茗哼哼两声,把抽屉拉开拿出药酒,脱了鞋子上床,跪坐在他旁边。
药酒可是杨大夫亲自做的,里头用的药是余大夫到山上采的。
两位老人说,每年的秋收时节,会有许多人来他们这里拿上几贴药。两人就想着总喝补药还不如抹抹药酒,药喝多了也不好。
乔茗茗这会儿特别麻利地把药酒抹到宁渝身上,按照杨大夫教的手法,给他揉搓揉搓。
窗户未关,夜风从窗外吹进来,衡衡特别贴心的赶紧把它关上,然后又趴在旁边看。
屋里顿时静悄悄,烛光由摇晃变得稳定。
宁渝眼睛半开半阖,舒服得全身放松,仿佛绷了好几天的筋与肌肉终于舒缓开来。
十多分钟后,他沉沉睡去。
乔茗茗叹声气,有点心疼。
要是有机器就好了,上阳村土地平坦开阔很适合机械化耕耘。
秋收的日子快又慢。
村里所有人似乎都在启动加速模式干活,可天天又盼着秋收快点过去,心想日子怎的如此慢呀。
但当割完最后块田野的稻谷之时,所有人松了口气,回首一想却又觉得时间飞快。
11月18日,上阳村秋收完工。
这是一年里最后的农忙时节,在开始之时身着短衣,几天后身着长衣,结束时竟然都要穿上毛衣或棉衣了
稻子收割完毕,再把它晾晒几日,宁渝的活就彻底做完。送稻谷去粮站是村里其他人的活,他还没啥资格去呢。
秋收结束的那天是天气晴朗的一天,微风徐徐也不冷,反倒吹得人惬意至极。
清晨。
宁渝赖床,不肯起来,躺在软乎乎的棉垫上,身上盖着的又是刚打完的新被。
他不起乔茗苕也自然不会起,窗帘没卷,房间就跟晚上一般。乔茗茗枕着宁渝的手臂,宁渝另外一只手便攀上她已经微凸的肚子。
此刻,夫妻二人心有灵犀地都在猜性别。
乔茗茗“你说这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宁渝沉思“我不知道,但我觉得你这次怀孕和上回不同,估计是女孩儿。”
乔茗茗眼睛熠熠发亮,转个身面对着他“衡衡觉得是妹妹,你觉得是闺女,我觉得也是。”
她又问“你想好名字没”
宁渝摇摇头”还没想好。”
“为什么,当年衡衡才三个月呢,你就想好名儿了。”
她是个取名废,真真的取名废。
衡衡先前还不叫衡衡,乔茗茗拿到取名权时想半天想了没啥含义又霸总味十足的名字出来,最终被她妈无情地给剥夺了,说要她取的难听得不行,交给宁渝这个大学生取。
行吧,她无所谓。
反正她妈对宁渝有学历滤镜,一向以家里有位大学生女婿为荣,恨不得把家里的几个侄子侄女的名字都给改了,让宁渝重新取个。
后来夫妻俩成宿成宿的翻阅字典和书籍,最终一起定下“可衡”二字。乔茗茗心累得慌,这回说什么也不取了。
宁渝抱紧她说“我总觉得这个孩子生得要比她哥哥艰难些,当年衡衡出生后家里的条件多好啊,她如今能有十分之一就不错了,所以名字得取个好的。”
乔茗茗""
再好也不过是个名字,能好到哪里去呢。不过也只能这样了,委屈你啦宝宝。
两人赖床赖得真舒服。
聊完天又闭上眼,细细感受了新棉被的柔软,才依依不舍地起床。
乔茗茗边起床边感慨∶“往后我们每年都得把棉花拿去弹一次,舅爷到底找谁弹的,弹得可真好,盖着好舒服哦。”
像躺在云朵中,软软的,又不重,让人恨不得在被子里滚上好几圈。
宁渝想了想“好像是公社上的一个人,就是包子铺的隔壁那户人家,是个五十来岁的老人。”
“哎,不管了,往后再问问舅爷吧。
不过棉花也真不耐用,我原本以为**斤可能都够,没想到要十二斤,衡衡的才是**斤这里过冬太艰难了,首都冷归冷,但是有暖气,被子反而轻许多。”
乔茗茗当时得知后嘴巴吓得合不拢,人懵得都没反应过来。
还好唐际秋又帮忙买了二十斤,乔茗茗的几床厚褥子这才没有半路天折。
如今他们鸟枪换炮,大床和衡衡的床都换上晚上热得要穿短袖睡觉的被褥,再也不要怕半夜冷得哆哆嗦嗦爬起来找厚衣服盖了。
不过可惜的是棉花所剩无几,唐际秋也很难再搞到,只能让宁渝去找舅爷帮忙购买。
起床,窗帘卷好。
阳光照耀进来,推开窗户冷风直灌,哈口气仿佛都出现了白雾。
衡衡这小孩儿很会睡,既然没醒两人便也没叫,直到要吃早饭时才把他喊起来。
宁渝快速吃完饭,准备和周三叔一起上山看看山葵的情况。
同时找找答应了茗苕的蜂巢,因为先前一直没找到,后来又要秋收,便一直拖到现在。
他上山了,乔茗茗在干啥
她掀开堆放在驴棚草料间的砖块,用手碰碰,总觉得已经到达可以烧的程度了。
就在乔茗茗考虑要不要让宁渝干脆先试烧两块之时,门口传来敲门声。
“小乔,小乔在家吗”
是周苹果和程芸芸在喊。
乔茗茗赶紧出去开门“在呢在呢,你们咋来啦”
两人走进门,笑笑道“今天赶集没在村口看到你,我们就好奇来看看。”
乔茗茗把竹椅从屋里搬出来,放在院子中的太阳底下∶“前段时间累得慌,没什么要买的就没去。你们呢,也没去”
两人点点头。
程芸芸在爹妈那里还是孩子,周苹果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当家做主。
去了干啥呢
想买又没钱。
无论什么年代,一分钱总能难倒英雄汉。
乔茗苕给两人抓了几个野生猕猴桃,说∶“没事没事,那些山葵种的还不错,明年就能富裕点了。
周苹果听了也不禁笑起来,“我爹也说不错呢,瞧着就比野生的好许多。”
程芸芸没太听懂两人的话,疑惑问“山葵什么山葵”
乔茗茗眨眨眼"我们没和你说吗"
周苹果也挠头“好像说过了呀。”
程芸芸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没有没有,真没有说过,我都不知道山葵是什么呢”
乔茗苕赶紧解释∶“就是吃着辣辣的,嗯,跟辣根芥末很像。我们是好久之前就找种子种了下去,想看看这山葵能不能种植。”
程芸芸眼睛都瞪直了,激动得脱口而出∶“是终于要致富了吗”
上辈子没听说过还有种山葵呀
乔茗茗”呃,还不知道种得咋样呢,起码得等到明年快收获了才知道。”
周苹果悄悄说“山葵还远着,你想要多多的钱,还是期待期待山柚油吧。”
乔茗茗点头,掰手指道“秋分、寒露、霜降和立冬,这几天大队长都有安排好几人去采油茶。”
秋分寒露就不必说了,那时候秋收还未开始,所以安排了好几个人去。
之后的霜降与立冬正值秋收,大队长愣是也挤出好几个人让他们山上采油茶。
庄稼得要,山柚油也得要。
一手是粮食,一手是钱票,他都得抓得紧紧的。
程芸芸恍然大悟“我说呢,原来那个东西是队长叫着去采的,也能卖”
乔茗茗“对呢,榨油了就能卖。”
山柚油营养价值极高,除了炒菜的味道没其他油好外几乎没缺点。等往后国内美妆护肤的市场做起来,这玩意儿没准更赚钱。
程芸芸顿时心花怒放,看着乔茗茗眼神,就跟看金子一样
要知道上辈子可没有山葵和山柚油,所以这两项东西只能是茗苕带来的。
我的娘嘞,还期待宁渝干啥,茗苕明显才是男人背后的强者,强者中的扫地僧啊。
她决定了,她要跟着茗茗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