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工作倒逼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官场权道!
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作倒逼
韩市长对董校政说:“你必须认真抓好这项工作。我叫你过来,当然,也想听听你的意见过看法,但是,现在我知道你是持反对意见的,那么,我想,你的意见和看法就不要说了。我叫你过来,更主要的是要你来实施这个方案,有意见和看法,可以保留。但是,你必须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改革,是一项创新,如果成功了,他就会成为一个典型,全地级市的典型,乃至全省的典型。你想想,到时候,我们市就名声在外了,我这个市长,当然,还有你这个市长助理脸上是何等的光彩?”
董校政笑了笑,真没想到,市长是站在这么个角度看待这件事的。他更多考虑的是标新立异,出成绩出典型,为政绩加砝码,为脸上添光彩。
市长对董校政说:“你好像没多少信心?”
董校政说:“会遇到不少阻力。”
韩市长说:“进行一项改革和创新,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这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阻力,不历经千辛万难,这改革和创新还有什么意义?轻轻松松就改革了,创新了,就是摆出来,也不会让别人信服。你董市助是有办法的。我对你很有信心,多艰难的事遇着你董市助是不能解决的?
他说,以前,经常听人家说,要当好一个官,除了自己的能力外,还要特色几个得力的手下给你撑大局。现在,我是越来越有体会了。我特色你当我的助理,可说是我到这来的得意之笔,你董市助就是为我撑大局的得力干将之一。所以,我要你来负责这件事,做成这件事。”
董校政知道,已经可无挽回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我尽力吧”
市长说:“不是尽力,是一定要做成!我需要这个典型,我们市需要这个典型,我们要把这个典型打造成功我们的的一张名片,只要在全省提到招商引资,就要提到我们市,就要提到“一条龙”办证大楼。”
韩市长对郑秘书说:“你要积极配合好。多想办法,多出点子,多办具体事。”
离开市长办公室后,董校政一言不发,郑秘书在后面跟着,一直跟到他办公室。董校政问:“你还有事吗?”
郑秘书说:“我知道,今天这事我做得有点欠考虑了。”
董校政说:“没有,你做得很对,市长已经充分肯定了。”
他开了门,郑秘书又跟了进去,他却不理他了,好像旁若无人,好像心平气和的样子,翻看办公室上的文件。看了好一会,一抬头,见郑秘书还站在那里,就问:“还有什么事吗?没什么事,你出去吧,去忙你那个“一条龙”办证大楼吧。如果,有需要我支持的,电话通知我。”董校政下了逐客令。
郑秘书说:“以后,没什么事,请少到我办公室来。”他离开办公桌,走进卫生间,先洗了一把脸,让自己冷静下来。
董校政对郑秘书的这种所作所为是极端气愤的。根本没把他董校政放在眼里,或者说,在关键的时刻。自认为自己正确的时刻,他会想尽办法争取别人的支持,而无视董校政的意见和看法。由此至今,他都认为郑秘书那个方案是无法实施的。它太理想化,太不切合实际。它吸引市长的只是他的创意,在地级市,乃至全省还没有先例。
市长更需要标新立异。市长的标新立异是为了在地级市、乃至全省突出自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可以不必考虑其他,不考虑任何代价,不考虑任何阻力,更不会考虑,即使强硬办起来了,它的持续性,它的生命力能维持多久。
郑秘书也想突出自己,为了突出自己,他可以无视任何人,包括他董校政。急功近利!他们都犯了同一样的错误。
吃晚饭时,蒋大坤打电话给他。董校政是在市政府食堂吃的晚饭。
蒋大坤问:“今天没应酬吗?”
董校政反问:“你怎么知道?”
蒋大坤在电话里笑,说:“现在才几点?如果有应酬,有这么早吃饭的?你肯定是在吃食堂。”
董校政也笑,说:“你好像就站在旁边,看得一清二楚。”
蒋大坤说:“这就是经验了。我现在,经常吃食堂,一下班,就开饭了。”
董校政问:“吃了吗?”
蒋大坤说:“正准备吃,想想,你如果没应酬,想赶回去请你吃,那知,你已经吃了。晚上没安排吧?”
董校政问:“有事吗?”
蒋大坤说:“现在是没事不找你了。想要像以前那些,纯粹就是闲聊,就是闲闹的日子已经不复在了。”
董校政说:“你说吧。”
蒋大坤说:“一句话,两句话说得清楚吗?晚上,到你家去,有没好茶?弄点好茶喝喝。”
董校政笑着说:“你现在当了一把手,日子过得好像比以前还清贫了,没好茶送给我,还成天跑到我家里蹭好茶。”
蒋大坤说:“你是不知道我的苦呀!以前,当副职,按规定办事,给我多少接待的权限,我就可以使用多大的权限。现在,当了一把手,权大的,钱多了,也没人限制自己了,自己反而要小心翼翼了,一个月经我手接待得太多,接待费太大,虽然没人说,心里却发虚的。”
董校政说:“就几两茶叶,多就到哪去?”
蒋大坤说:“你几两,他几两的,这人一多,合计起来数字就大了。”
董校政“哈哈”笑,说:“你这也太清廉了,茶叶都舍不得送。我看,你这官快做到头了。”
蒋大坤也“哈哈”笑说:“我也这么想呢,所以,别人的茶叶不能省,就省你的茶叶了。反正,那时候,我送你的也不算少,也应该到还的时候了。”
董校政说:“好了,好了。有话晚上再说吧。”
晚上,蒋大坤说:“郑秘书今天打了个电话给我,说他得罪你了,把你招惹急了,你理都不理他了?”
董校政说:“我急什么?我有什么好急的,青年人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这也很正常。市长都支持他这种急功近利呢,我又算得了什么?”
蒋大坤笑了,说:“我听出来了,你是怪他了。”
董校政说:“你是来当说客的?”
蒋大坤说:“没有啊!我是来主持公道的。”
董校政说:“算了吧,我们不谈这事了。”
蒋大坤不依说:“我觉得,郑秘书倒是有点道理的,虽然,他那方案可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他这个想法还是不错的。市长不是也支持吗?”
董校政说:“市长支持那是出于他个人的角度去考虑。他只想到成功,只想成为全省招商引资的典型,却根本没意识到他的阻力,没想到如果失败呢?将会怎么样?”
蒋大坤说:“从这话里,我就听出你思想有问题了。保守思想,日子过得舒服了,当了市长助理,有两个漂亮女人陪着,满足了,不思进取了。”
董校政说:“你不要给我扣帽子。这个事,我也考虑过,但要做成这件事,是不能急的。郑秘书的方案太理想化,太完美主义。什么事,包括每一个细节,都要能到最好。这是不切合实际的。要办成事,就要在理想化与切合实际中找到一个结合点。既要打破现有格局,又要切合实际,不能太理想化。”
蒋大坤说:“你看看,你不是都考虑清楚了吗?出思路了吗?我倒认为,这次郑秘书是做对了,虽然方法有点问题。”
董校政说:“这不是方法的问题,这是思想的问题!明知道我态度不鲜明,为什么不等一等,为什么不问清楚,不声不声就捅到市长那去了。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这是要市长逼我,要市长来压我,我和他什么关系?他用市长逼谁压逼都可以,就是不能逼我压我。”
蒋大坤说:“年青人都这样,性子急,藏不住事,你以前,不也经常范这种错吗?老市长怪过你吗?培养一个年青干部,不能不允许他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还用培养吗?其实,培养年青干部的过程,也是自己接受教育的过程,至少,这次,郑秘书就逼你就范了,压你出面了,把你推出来完成这项改革了。如果依了你,不急不慢地等时机成熟,那就不叫改革了。”
,
董校政说:“你怎么就偏帮他了?”
蒋大坤笑着说:“我这是偏帮他吗?我可以两头都说好的,两头都批评的。虽然,我和郑秘书接触不算多,但我觉得,他这个年青人还是能有作为的。虽然,现在还有一些不足。我什么时候都相信你,都站在你这边,只要是你要办的事,我都支持你,同样,你看中的人,我也会认同,也希望你不要因为这次这件事对他有什么看法。年青人嘛!我也批评他了。不要以为,我没有批评他。我告诉他,他这种作法是很让人伤心的。不尊重自己的上司,不相信自己的上司。而这上司又是一直器重自己的人。我告诉他,在官场上混,得罪什么人,伤什么人的心都可以,就是不能得罪器重自己的上司,伤器重自己上司的心。外人也会看不起这种人。在官场上混,没有器重自己的上司,你就别想办大事,别想能升官。有的上司可能天天会叫你干这干那,好像很把你当回事,但那只是要你干活的,真要有机会提拔人的时候,他根本不会想到你。”
蒋大坤说:“我考虑清楚了,如果,你对他有成见,不用他了,我可就不跟你客气了,一有机会,我就把他弄到我那去。和年青人共事,对自己是一种动力,年青人的冲劲能逼着你向前冲。”
董校政笑了起来,说:“看不出来,当了这么一会儿的区委书记,觉悟高了,境界也高了。”
蒋大坤说:“这是你逼的,你带契的。当了一把手,想过清静的日子是不可能的了,是停不下来的了,别人会逼着你往前冲。”
董校政要召开两个座谈会。一是企业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一是部门单位各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这两个会都属摸底性质.每年,企业有那么事需要政府部门帮助?每年年审办证,需要跑那些部门单位,有那些麻烦,有什么怨言?
董校政对郑秘书提出要求,要求来参加座谈会的企业代表要有各层次的人。
既要有老板,也要有具体办事的人。老板与具体办事人的体会是不一样的。老板出面办事,总有人给面子,不敢怠慢,具体办事人,就不一样了,可以一点面子也不给,就连在“窗口”写单开收据的办事员也敢出言不逊,也会故意刁难,最能体会到机关大老爷的人情冷暖。
既要有大企业的代表,也要有中小企业代表。大企业是纳税大户,财大气粗,那气势,有时也能吓吓人,但小企业,谁都看不上眼,想找个帮忙的人说几句好话,走走人情,也未必找得到,因此,他们受的苦应该是最多,且有苦无处诉。
董校政要求郑秘书组织开会的人不能太多。人多容易乱,一人说话百人议,有些事就说不透。人一多,可能就没时间,真要说话的人可能就轮不到。他要求,每人要有十分钟的说话时间,只说一两件事,把事说深说透。
郑秘书本来就是做事认真的人,这次显得更认真,毕竟,这事是为“一条龙”办证大楼做的,这办证大楼是自己的构思自己的主意,也可以说,是自己的事,董校政在为自己办事。他很认真地选择参加会议的人选,注意其代表性广泛性,也考虑到了特殊性。他精心组织安排各个代表的发言,避免其雷同,而且,还做了会议录音,会后进行整理,并做了综合分析,然后,把自己分析的结果交给董校政。
董校政当然知道,企业是渴望办这么个办证大楼的,说的都是支持的话,说的多是部门单位存在的不足。他要郑秘书呈送一份给市长。郑秘书这才小心翼翼地按董校政的指示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