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小知县 > 第109章 第 109 章

第109章 第 109 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小知县!

时间进到十一月,眼看这一年又要过去。

众人只觉得时间飞逝,纪炀进到灌江城,竟然也已经有一年时间。

这一年里发生的事,更是让人感叹,好在如今事情平稳,只要安心发展,灌江府就会越来越好。

纪炀这边压住本地士族,又压住官学的学政,一手将他架空,提拔同样是读书人左右训导,倒是让国子监主簿等人心里莫名好点。

只要不是一味打压他们的人就好,看来只是不喜欢那学政而已。

不过这仇已经结下,两份报纸打得你死我活,和好基本不可能,除非纪炀低头。

但想到纪炀低头这个可能性。

众人沉默不语,虽说纪炀如今远在灌江府,他们还没正面对上,可他低头

那是不是想多了。

谁也不会觉得,能快速平定灌江府,三年时间,就牢牢掌握混乱之地的纪炀很好说话。

灌江府的冬天也正式来临。

按照纪炀一向的安民措施,今年灌江府各地百姓,都有房屋住,都有粮食吃。

如果没来得及修补房屋的,则把他们集中安置。

不过这样一来,每日流水般的银钱都在往外花。

府衙一时传出来几句话,这完全是用银子在买人命,但大多数人心里,还是觉得值得。

随着而来的,原本还有各地的考核,纪炀想到手头的事,已经半年来巡查的情况,干脆免了今年的考核。

他跟布政使等人,对他们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随后还看了九月份已经出发前往汴京科考的名单,明年春闱,灌江府已经去了二十五个学子。

对于百万人口的灌江府来说。

二十五个能参加科考的,实在太少。

没办法,以前这地方动荡,只有有钱人才读得起书。

而那些有钱人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没剩几个很正常。

他们估计已经快到汴京,纪炀已经给王伯写信,去安置他们的住处,好歹是灌江府子民,还是要照拂的。

不过具体过去的人,应该还是京都趣闻的掌柜苗书杰。

苗书杰也是灌江府的人,上次科考之后,留在汴京就没走,之后阴差阳错成京都趣闻的掌柜。

但他明年也是要科考的。

一桩桩事情,都在缓慢处理。

纪炀安排下的二十五名举人终于在十一月中旬到了汴京。

这一路跋涉虽然辛苦,但有灌江府捕快开路,还有他们府衙负责食宿,有些参加过之前科举的举子,都觉得轻松很多。

等到了汴京,已经从落魄书生变成汴京风云人物的苗书杰自然前来迎接。

不过具体的东西,还是王伯派人打点。

知道这之后,举人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个道“我也算参加过三次科举的人,在灌江府官学也待了好几年,还是头一次有这种待遇。”

不用风餐露宿,到了汴京都有人照拂,还真是不一般。

几个月下来,众人对纪炀的恐惧少了许多,那学政的话确实也不怎么可信。

苗书杰直接道“咱们这当中,少有富贵人家,当初我因为灌江府太远,自己身上没钱,硬生生在汴京待了三年。最近一年才仰仗知府大人,日子才好过些。旁的不说,这份恩情便无以为报。”

其他人同样点头,心里甚至还有点羞愧,不该对知府大人有偏见的,他手段确实凌厉,那也是对向恶人的。

而且学政所说,纪炀宁愿用女子,用农夫做小吏,都不愿意用他们举子,看起来确实有原因。

先不说纪炀带着众人下去巡查的事,大家都知道,那一走都是几个月,回来一趟,身边人都瘦一圈。

再看看人家的本事,知府看不上他们,好像很正常

等再在汴京待了一段时间,他们这才知道,苗书杰所说的,日子才好过些,实在是谦虚。

他如今是风靡汴京的报纸掌柜,不少书生见了他,那都要巴结。

谁都想让自己的文章刊登在上面,不仅能扬名,还能有稿酬。

更别说那些商家了。

不少商家更是争着要在汴京趣闻上打广告。

等知道,这都是他们知府大人的主意时,甚至还找了朝中高官子弟,还有个郡主在后面做帮手。

实在震撼他们这群从灌江府来的“土包子”。

等看完从二月二十五发行,一直到如今十一月份的报纸。

灌江府的举子们感觉学会了很多花式骂人的方法。

特别是那两个,呵呵。

嘲讽拉满了

他们知府一边巡查地方,一边还能做这种事

有点太厉害了。

而且这报纸内容也让他们废寝忘食,什么宫廷密事,前朝趣闻,再有野史记载,小说连载,都好玩得很

如果不是苗书杰过来督促他们好好学习,等着明年春闱,估计都要沉迷下去了。

没办法,报纸实在太有意思了

也有人去看了对家报纸汴京文报,那边文艺许多,虽然不如那样妙趣横生,但在上面发发文章,写写诗句,同样有意思。

汴京,有趣的事情太多了。

直到他们又去看了场葫芦放映的“电影”,最经典的葫芦娃自然不用说,后面还做了几个缠绵悱恻,又或者义薄云天的电影。

看得众人如痴如醉。

等回来一问。

这还是他们知府大人的手笔。

还说这种做电影放映的葫芦,只有他之前任地扶江县才能产,已经成人家那边支柱产业。

如果有一天,他们灌江府也能这样,那就好了。

一趟汴京之行,虽然最重要的科举还没参加,可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对灌江府的未来,都充满信心。

要说以前觉得知府不用他们,是看不上他们。

现在明白。

不用他们,是他们真的不行

看看这些差事,他们哪个做得来。

知府大人一手管着那么大的灌江府,在汴京还能风生水起,听说皇上都喜欢他,还是林大学士家的女婿,更是伯爵府的嫡长子。

他们这些人想给知府大人当差,还不够格呢

只有奋发图强,以后才有做事的可能。

而且这些事那么有趣,他们也想试试

灌江府来的二十五个学子几乎同一时间开始奋发图强,无形中跟灌江府“卷”的气质,倒是有些相符了。

等到十一月下旬,纪炀收到书信,知道他们已经安置好了,算是了却一桩事。

但他无暇给他们太多目光。

今年年前的关市又要再开一次,上次关市还是一年之前,按理说已经相隔太久。

不过因为去年那两场大战,周围部落国家也不敢起哄逼迫关市的事。

毕竟现在承平国灌江府知府,那是真的会发兵,真的会打仗。

不说凉西州,就说古博城里,收揽古博叛军,加上本地兵士,还有这一年来招兵买马,逐渐建立起防御。

虽说城墙还没修建,但兵马充足,粮草充足。

他们大后方还种着药材,养着医女大夫。

按现代的话说,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力量。

纪炀拿着整个府的税收,自然不吝啬这些建设。

再说,他们这些兵马大多都有实战经验,五六万的兵马,四万都参与过去年那两场大战。

种种原因之下,纪炀发展灌江府时并未随意开关市,外面的人也没什么意见。

再也没有那种,关市刚停几个月,就敢出兵侵犯的情况。

可纪炀也知道,马上十二月,关外日子确实难过。

虽说这话有些过于理想,但天下之大,普通百姓的日子都是一样难过,他也不会真的看着友邦有难。

退一步说,自己邻居有乱子,难免波及他们。

所以去年九月十月开的关市,已经过去一年多,该再开放一次。

更别说今安县的盐,太新县的水果,文饶县养的猪肉,还有正丰县烧的木炭,再有远旬县收的兽皮。

左县右县做的日常用品。

零零碎碎的,都是关市上必买的物件。

灌江府下面县城早在半年前就得了灌江城的消息,让他们组织生产,说年末再开放关市。

如今兑现诺言,不知多少百姓喜笑颜开。

种地有了保障,余下还能做手工补贴。

他们都知道自家知府大人是厉害的,可没想到头一年都得了好。

东西陆陆续续都往太新县运。

太新县的靖临关,定江关,两个关口都开放了,今年的货物多,两个关口都开,不容易堵塞。

以前送到靖临关外就好,今年要多走一段路,送到古博城里。

古博城,作为前朝就交易的大城,同样能肩负起交易的重任。

远远看过去,那交易队伍好几里地。

不过关外部落小国听到开关市的事,第一反应是,绝对不去你们承平国境内交易。

只能在古博城外的缓冲地谈买卖。

往年那地方开放给普通百姓跟商户,部落跟小国则进到承平国营帐来谈,算是表示优待。

可今年他们都不要这份优待,一定要在空旷地方交易。

原因自然是去年的心理阴影,生怕他们哪点得罪承平国,跟古博城王室一样,直接被拘禁起来。

虽说时间过去一年,但留下的威慑依旧存在。

纪炀自然不介意,吴将军,韩潇也不介意。

但今年古博城前面的缓冲地则被建设得极大,工部的官员们,甚至放弃里面城墙测量。而专门去缓冲地扎了几处木桩,说以后要在这附近修水渠,修道路,这样更方便以后关市交易。

虽说这些都是无主的地。

但直接安了木桩,还要修路修水渠,就变成实质控制的地方。

吴将军他们怎么可能反对。

那提议在关外缓冲地交易的部落小国一下子傻眼。

可这会也不好反驳。

自己提的意见,只能自己咽下去。

谁能想到如今灌江府的知府这么无赖

如果他们要跟韩潇讨论纪炀有多无赖这件事,说不定还能找到共同话题

这次的关市,在太新县做后勤,古博城主导,以及吴将军守卫的情况下,进行的还是非常顺利。

一年的货物卖出,关市税比之前二十七万多了不少,将近六十万的税款运到灌江城已经是十二月下旬。

可关市税刚到,宗室的信件也发过来,以梁王为首,还有几个德高望重的宗室,都在询问今年的关市税能不能提前送到汴京。

实在不行,正月送到也行。

说是过年宗室用度紧张,很需要这笔钱。

六十万两的关市税,赶在大冬天,送到你们口袋让他们享乐

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纪炀自然不肯。

但宗室过问,确实是正当名目,就连皇帝都不能阻止。

毕竟关市税向来用于宗室,甚至写在律法当中。

前面的二十七万关税送到汴京后,皇帝好一阵周旋,算是只给他们几万两,已经引起强烈不满。

去年关市之后立刻开战,银钱用于灌江府建设,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今年这银钱,他们早早已经看过来了。

可惜,在纪炀手里的关市税,基本不可能给到他们。

城墙还没修好,古博城还未加固,平整缓冲地的土地都需要人手银钱,他不可能送回去。

纪炀收到信,洋洋洒洒写了篇文书回去。

正月里收到税钱是别想了。

但收个解释还行。

什么这些钱要用来修筑城墙,加固古博城,这样才能让关市更加畅通。

等加固之后,一年四次关市,每年都能如此,还不会有税银被抢的风险,更能跟远处的西方国家做交易。

他们那边的珍贵香料,难道你们不想要

建立稳定的交易渠道,难道不好

如果觉得好,那就等等。

这钱请求陛下同意,让他们修建城墙。

没错,这文书不是写给宗室,而是写给皇上。

他可没那么傻

自己拒绝宗室

如今已经得罪了读书人,再狠狠得罪宗室,多不划算。

还不如全都交给陛下。

有皇帝在上面顶着,总好过他硬抗。

他的专业在基建不在政斗

经过这许多事,纪炀对皇上的性格已经有些了解,写这封信,不说有十全把握,也有八分。

信件寄出,已经到十二月二十八,也就到了承平国放年假的时间。

等到正月初六,各处再来当差。

虽说平时忙碌了些,但逢年过节,纪炀从未耽误过大家休息。

再卷的人也是要休息的

特别是过年的时候,灌江城还比往常热闹,各处店铺都已经挂上彩帐,十分有过节的气息。

官学,私塾也已经放假,学生们也出来逛街,显得更为热闹。

更别说今年大部分人手里都有些闲钱,逛街采买,十分惬意。

不过纪炀发现,灌江府里竟然有京都趣闻跟汴京文报,像是从汴京那边带过来的,然后这边又偷偷抄写,在大家手中传阅。

没想到那两份报纸已经风靡到灌江府。

其他地方百姓看到这两份报纸,可能还各有想法。

但灌江府百姓一看到汴京文报上面骂纪炀的话,全都气愤到不行,识字的人一般会给不识字的人念报,念着念着恨不得打人。

怎么可以这么说他们知府

如果不是知府,他们会有这样的好日子吗

等知道这东西跟当地学政有关系,当天晚上学政家中屋子就破了个洞,估计是哪个百姓抹黑去砸的。

其他地方百姓看到这报纸,只会好奇纪炀到底做了什么,让两方人在汴京为他们吵架。

等知道他用普通佃户,普通农夫,普通女子做差役的时候,每个人的反应都跟他们的身份相符。

而这全天下,最多的便是普通百姓,而女子也几乎占了所有百姓的一小半。

他们听到当地豪强门阀大骂纪炀的时候,心里却在暗暗叫好。

甚至生出一种想法。

为什么人家那边可以平分土地,为什么人家那边农夫也可以做官。

他们这边不行呢

人家那里原本也有许多佃户,可如今都有自己的土地。

随着报纸的流通,对这件事的讨论越来越多。

厌恶纪炀的,喜欢纪炀的,人数都在上升。

可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现普通百姓的数量,普通百姓的心声,才能决定很多事情。

昌盛三十九年,正月初六。

纪炀,林婉芸,带着两个孩子从街上回来,主要给江云中买了许多衣食物件。

过了正月十五,他以后就要去灌江城外的指挥营,专心跟着凌县尉。

虽说江云中才十二,但他跟着学武艺也有三年,不好荒废。

读书虽不算灵光,可练武天赋也好。

指挥营里还有专门的武将教导,他也愿意去的。

江小子江乖乖里,乖乖读书最好,人也聪明,平时虽然不爱说话,可遇事不慌,还很有想法。

所以乖乖就继续留在他们身边,继续读书,也跟着五姑娘。

这次出门采买,也多是他俩的东西。

两个小孩自幼没分开过,这会肯定有很多话要说。

纪炀跟林婉芸看他们回自己小院,笑道“算着时间,认识他们已经有六年之久。”

他们两个也认识差不多六年。

虽说其中成亲也有三年,可他们两人都心知肚明这关系,更是友达未满,比友人亲昵,比恋人稍差。

但对比相敬如宾的真正夫妻,却多了几分温存跟契合。

这份契合跟默契,是多年真正夫妻,都难得有的。

纪炀这会看着两个小孩离开,下意识看了看林五姑娘,见她眼神温柔,回头对他道“再去看看兔子”

两人目光对上,无意停顿片刻。

纪炀微微点头,倒是让林婉芸尴尬片刻,轻咳“等会去也行。”

这已经不知道是他们喂死的第多少批兔子,不急这一时半刻的。

一时无言。

可身后的小厮丫鬟们却下意识放缓脚步,等到两人到“实验室”的时候,有眼力的下人们已经看不到了。

两人下意识笑,快速换了衣服去看小兔子。

这次还是十只兔子,六只重伤,四只轻伤。

而这次的结果更为无奈。

六只重伤的,三只明显已经得救,另外三只死透了。

那四只轻伤的,全都没了根据经验,全都是过敏没的。

他们做出来的青霉素堪称毒药啊。

可又不能说它没有用

不过好歹是有进展的,如今大半年时间,就能做出二十份的量,已经很不错了。

这几年的辛苦是有收获的。

虽然收获只有一点点。

两人也不丧气。

下次再试

反正小兔兔这么可爱,他们可以再试很多次

过了正月十五,送云中去指挥营,纪炀则要启程去古博城,水泥也研究一两个月了,那边来信说有了进度。

这种事,纪炀肯定亲自前去。

府衙暂时交给布政使,这位布政使脾气温和,一看就是辅佐的好手。

而朝廷说的灌江府通判,迟迟也没消息,布政使更是知道,这是陛下开恩,让纪大人放开手脚做事,所以根本不拿年龄上的架子,做事痛快得很。

这次五姑娘没跟着去,她跟韩大夫在商议开设女子书院,准备传授医术。

不过这事不算简单,需要慢慢斟酌。

纪炀并未问太多,林婉芸做事,他哪有不放心的。

说走便走,交代完事情,正月十八,纪炀便带着小吏鲁战,岳文塞,还有卫蓝安排的护卫出发。

顺便把用关税买来的建筑材料也带过去。

什么

关市税要给宗室

他不清楚啊

有什么问题,就去找陛下吧

此时的汴京。

皇帝早就收到纪炀送来的书信,明显把关市税用途的事递到他手上。

看似请示用途,其实是让他来“说服”宗室。

皇帝笑着摇头,让观政一年了的皇子再次看看这封文书,开口询问道“皇儿觉得,这事要不要同意,纪炀又有什么想法”

十二岁的皇子已经在桌案前有了自己的凳子,但他身量到底不够,只能努力挺直腰板,认真看着文书,回答父皇提出的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