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讨的老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熟悉的80后!
乞讨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如果说这是最古老的职业,也不为过。只是这个职业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表现形式也有不同。在动乱与饥荒的年代,如电影《1942》中表现出的一样,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难民,乞讨是他们维持生命的唯一办法,乞讨者只需要一口救命的食物,便极度满足,但这最低的渴求,在大饥荒的年代,也是极难实现的,因此人在极端恶劣环境下会催生出各种各样求生办法,忍痛买孩子、卖媳妇的比比皆是,这些为本就在深渊中煎熬的老百姓,带来更沉重的打击与伤害。
现在对乞讨者的定义已经有一些其它含义,首先这个团体的构成更加鱼龙混杂,很大一部分从业者已经脱离最低生活物资需求的范畴,现实中大量具备劳动能力的人,不断在商店、饭店、公交站强取、强要的;一部分伪装为残疾人博取大家的同情心,进行牟利的;如果全都和上述的方式,还是可以接受,必定他们是舍弃尊严换来的。但是,某些泯灭人性的是团伙,将拐卖来的孩子、妇女、老人致伤、致残,逼迫他们去乞讨,如果乞讨业绩不达标,甚至还要经受暴揍等非人的待遇。对于这种灭绝人性的做法,暂时不赘述。
时光回到92年以前,在村子里的日子,经常可以见到衣衫褴褛的讨饭人。我对一个冬季来到我们村讨饭的老人,印象比较深刻,他在我们村驻足两日,年纪大概在60出头,头上戴一顶深蓝色破棉帽,露在外面的头发散乱的披在肩上、满脸胡子茬,上身裹着补丁摞着补丁的蓝色棉袄,下身穿一条扎腿蓝粗布棉裤,腰上扎了一根破布条。他在村中从来不要钱,也不会过多的与人交流,到饭点只讨要一、两个馒头、一碗热水,但是大家还是会给他盛一碗粥,配上几颗我们常吃的咸菜。白天,他在墙根下晒太阳、发呆,偶尔抓一抓头上的虱子。寒冷的晚上,他在村西头玉米杆堆上掏个洞,便窝在里面睡觉。和他聊过天的邻居说,他来自河南(一条河的南边,不是HEN省),是一个妻子、孩子、父母都已亡故,没了家的可怜人。
两日后他离开了村子,我便再也没有见过了,再后来听邻居们说他死在其它村子外的野地里,不知是病、是饿、还是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