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归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四合院之黄粱一梦!
却见屋里走出一个青年,个子高高的,身材匀称,说不上特别英俊,但是五官端正,从他眼睛里可以看出他是个聪明而有精力的年轻人,此刻青年正高兴的望着张梁。
没等张梁说话,屋里紧跟着另一个脚步声也渐渐清晰,走出一个少女。
可能因为小跑和焦急,少女圆圆的脸上渗出了汗珠儿,仿佛一个沾着露水的熟透的苹果。她的两只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亮晶晶的,闪耀着聪敏、慧巧、活泼和刚毅的光芒;秀长的睫毛,好像清清的湖水旁边密密的树林,给人一种深邃而又神秘的感觉。乌黑的长发,柔软又纤细,随着河风在脑后飘拂着。可以感觉到,这个姑娘的身上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
来人正是张梁的弟弟张华和妹妹张月。
“愣着干啥,搭把手啊。”两人赶紧帮着张梁将东西一起拿到了屋里。张华偷偷往鱼篓瞅了两眼,又看着桶里还剩下的一点鱼,“大哥今儿这么多啊。”脸上都是满满的笑容。
张梁随口应到:“嗯,今儿收获不错,对了老二,一会多弄两个菜,一会儿三大爷上咱屋吃饭,我两说点事,你两拾掇一点上里屋吃。”张华有点不满道:“啥事儿啊,搞得这么神秘,还得瞒着我们。”张月也赶紧到“是啊大哥,什么事这么神神秘秘的。”
“嘿,小孩子家少打听,省的回头还得嘱咐你们。”张梁说着摸了张月的头,“进屋去吧。”张月嘟囔着嘴一副很不满意的语气“谁小孩子了,不小了,摸头会长不高的。”
“行行行,不小了,进屋吧,今儿日头挺足的(天热)。”
说话间三人就前后脚进了屋。
撩开门帘进入屋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大圆桌,桌上摆着一个盘子里面放着茶壶和水杯,桌下放着几张椅子。
圆桌旁边是一个立柜,立柜上面放着一台“牡丹牌”收音机,成色颇新,看得出来主人家平常使用也爱惜的紧。
立柜左手边则是一台“燕牌”缝纫机,上面盖着一块布,从能看到的方向望去,能发现不少使用的痕迹,显然平常的缝缝补补没少靠它了,毕竟“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缝纫机旁边的墙上,挂着一张伟大领袖的照片,上面也见不到灰尘,可知平日没少擦拭。在旁边这是一溜儿的奖状,有大人的也有小孩儿的,还有一些装饰画分列在两旁。
挂画下面是一张调案,上面放着花瓶和一些零散的东西,各种物件摆放颇为讲究。
可谓“添一笔则无章,少一笔则意寡”,只有相得益彰,方能起坐之间,自成天地。
穿过堂屋,旁边几间屋子就是张梁几人的屋子了。
要说起来他们住的屋那可有的说头了。
四合院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四合院至少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汉族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这种最普通的四面环绕的“口”字型四合院,称为一进院落,而日字型的院落,称为二进院落,还有“目”字型的院落,则是称为三进院落。
这其中三进院落是明清时期,最标准的四合院结构,其布局最为合理、紧凑,是民间大量采用的形式。
按理说这里应该一个大型的三进院落,但是也不知道当时的人怎么想的,又在内院最里面开了两扇门又在里面修了一圈,围了一圈,却又不像一院一院围起来的四进院落那般格局,是以勉强也算“三进院落吧”。
张梁也不是听不清楚,只知世事流转,最后这后面这几间屋,成为了自己家“祖传”的屋子,可不比其余读书人轧钢厂分的房子,他们家可是老四九城人了,甚至地契都还在他手里保管着。当然也不是没有有像他们家这样的,比如中院的何雨柱家两间屋子也是“祖屋”,后院的“聋老太太”的屋子也是自己家的,至于其余人多数都是公家分配的。
除了这一点外,张梁家的房子还简修过,隔了小屋不说,还自个申请了下水,修了厨房和卫生间。这一点倒是比院儿里其他人方便多了,一般也不用去外面公厕排队,不在院里排队使用公共水龙头。
而且,张梁家院边还有两口“神秘的井”,这也许也是这个“三进四合院”变成“小四进四合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