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帝国危机(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最后一个锦衣卫!
转眼来到了金秋十月,十月往往是秋收的季节,但是这一年,秋粮的征收,实在是让崇祯皇帝大为失望。
大明帝国几乎完全就靠着点儿粮食,土地的产出,几乎是大明所有经济收入的来源。
江宁,江南织造府,所产出的丝绸,虽然远销海外,每年都能够带来不菲的收入。
可是整个大明帝国的经济结构,依然还是以土地产出为主。
更何况丝绸,完全靠种桑树,桑叶的产量,决定蚕能够织多少丝。
时间拉回到天启元年,打从万历末年开始,天灾连连,土地的产出,粮食根本就不够吃。
既然粮食不够吃,农民就不愿意把地改成种桑树,在天启元年以后,大片的桑田,又恢复成了稻田。
随着天灾持续不断,这种情形越演越烈,直接导致丝价的暴涨,产量的减少,导致大量的丝织工人,面临无丝可织的窘境。
整个天启一朝,出口在海外的丝绸,数量越来越少,能够换回来的银子也在减少。
唯一能够补贴大明收入的也只剩下能够出口波斯的瓷器,景德镇的瓷器甚至为了讨好波斯人,在瓷器上,勾画了大量的可兰经,以及相关图桉。
这样的瓷器运到波斯以后,大受欢迎,可是瓷器这玩意儿,不但需要高岭土来烧制,瓷器上的有些涂料,比如一些天青色和蓝色,必须进口,因为大明就不产这些矿石。
天启年间,百业不振,能够从海外进口矿石的大船,出航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自然矿石也很少,整个瓷都的产业,近乎于陷入了停顿。
除了保证官窑的正常运作以外,以供给皇家的瓷器,其他的几乎全停了。
似乎一切都陷入了恶性循环,永远也没有尽头!
崇祯元年,十月,在天启皇帝死了一个月以后,崇祯皇帝失望的发现,自己的哥哥留给自己的完全就是一个烂摊子。
登基为皇帝的兴奋一过去,等待他的是,无边的失望,以及对未来的惶恐。
连他自己都隐隐地感觉到,大明说不定会亡于自己的手上。
可是他不甘心,尽管刚刚继位不到十天,马上就听到陕西民乱这样的消息,按照平台奏对的决议,崇祯皇帝派出了陕西粮道官员洪承畴。
划归他手下的军队,至多不过五千人,等于算是两个营,以五千人对敌五万人,怎么看也是赔本的买卖,而且必败无疑。
但是随后的战果实在让崇祯皇帝感到惊喜不已,王应嘉贼兵蔓延的势头马上就被遏制住了。
双方在雀蛇谷大打出手,洪承畴巧妙的利用地形,重创了王应嘉,随后,王应嘉蔓延到山西的小股势力,被洪承畴消灭。
捷报传来,让崇祯皇帝大为振奋,对洪承畴更是刮目相看,由此重新审视,推荐洪承畴的魏忠贤。
由此他又想到了骆虎的话,心想魏忠贤的确是可造之材,如果能够真的为自己所用,真的会是自己的好帮手。
而且他也感受到了,阉党的组织严密,行动之高效,实在是让人刮目相看。
九月末,自己的命令一发,人事的任命,钱粮的到位,以及部分训练良好的军队,就投放到了陕西战场。
其中也不过就是十几天的事情,从上到下,真的就如骆虎所说,如臂指使。
也许是魏忠贤为了向崇祯皇帝秀一下自己的实力吧,很快,陕西榆林精锐的天雄军,马上就开赴战场。
虽然人数不多,至多不过一万,加上原有的五千人马,相比于王应嘉之流,人数差了好几倍。
但真的就好似大水崩沙,王应嘉的五万大军,一经接触,就全部崩溃,过了年,没有多久,除了一些重要的首领,还没有被抓住以外,王应嘉的军队近乎于完全被消灭。
只不过百足之虫死而未僵,只要这些首领在,始终是个祸患,说不定哪天啸聚山林,势力再一次壮大。
而洪承畴终究是个帅才,统率大军上战场消灭敌人的军队,他完全在行,可要想尽办法潜入山林,杀死对方的首领,那就是他的弱项了。
崇祯皇帝急需要一个胜利,一个彻底的胜利,来巩固自己的皇位,向天下臣民,展示自己能力。
不得已,他派出了骆虎,这是他手中唯一的王牌。
对于搞暗杀,骆虎完全在行,临行之前,他对崇祯皇帝说道:“万岁爷,这一次,我并不担心此去能不能抓住王应嘉,我唯一担心的就是您,我走以后,皇上您可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已经有一些人在参劾魏忠贤,我知道这是万岁爷的手笔,可我想说的是,万岁爷只能徐徐图之,除去首恶以后,千万切记不要扩大打击面,务必让阉党为你所用,那样一来,局面会在短时间内打开,朝堂上下都会听您的话,不要听那帮东林党人的花言巧语,他们说到底骨子里都是争权夺利,重要是让他们充斥朝堂上下,只怕是没有人会再听你的话,这些人,最擅长的就是阴奉阳违,推三阻四,你也不过刚刚十六岁,与你哥哥刚刚继承皇位时一般大,我可亲眼见证过,这些人是怎么欺负你哥哥的!”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未置一语,冷峻的脸庞,让骆虎十分的担心,最后他说出了一句,“骆家儿郎,你还是放心前去吧,朝堂之上的事情,你就不要多管了,也不要多问!”
骆虎最怕朱由检这样,他知道,此人非常固执的很,认准的事情,认准的人,极难改变,除非血淋林的事实,摆在他面前,他才会改变。
可是大明,已经经受不住这样的折腾了,可是骆虎又能说什么呢?
没有办法,骆虎便带了两三个随从,去往了陕西汉中地区,与洪承畴会合。
京城距离汉中有着上千里地,在这路上的时候,朝堂之上,一切都在这个十六岁皇帝的操控之下,针对魏忠贤的弹劾的奏书,如同雪片一般,摆在了崇祯皇帝的面前。
这完全就是崇祯皇帝给这些大臣的信号,各地的大臣,又都是人精,眼看着天都快要变了,一个个见风使舵,纷纷开始弹劾开了魏忠贤。
魏忠贤也不是傻子,马上自己连的上了几封奏疏,也想试探一下皇帝对待自己的态度。
他的第一封奏折就是请辞,这完全是以退为进,只要皇帝批准,魏忠贤肯定就会命令动手,一定会推翻皇帝。
可是崇祯皇帝是十分聪明的,虽然他只有十六岁,但手段是极为老练。
这封奏折很快就被皇帝否决,一下子让魏忠贤吃了一颗定心丸,对崇祯皇帝,心中有了幻想。
他便对自己的干儿子们这么说道:“新上来的皇帝,也是看着咱家劳苦功高,也不愿意自毁长城,说到底,好歹咱们也是皇上的人,万岁爷,不会对我们太狠的!”
他这话音一落,很快崇祯皇帝又做出了一个批复,一下子让他瞠目结舌,心中胆寒。
客氏被逐出宫了!
按说客氏作为天启皇帝的奶娘,早该出宫了,按照大明会要,皇帝一旦满了周岁,断了奶,奶娘就得出宫。
本来客氏在天启皇帝断奶之后,就出了宫了,而且也嫁了人,有自己丈夫,过着平平澹澹的日子。
偏偏天启皇帝十分的重情,很小就没有了母亲的他,自然离不开客氏,就又把她招了回来。
客氏就一直待在天启皇帝的身边,直到天启皇帝亲政,也从未离开过,魏忠贤和客氏是对食,早已是公开的传闻。
天启皇帝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魏忠贤甚至为了客氏,和自己的干爹魏朝大打出手,魏朝甚至被魏忠贤害死。
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流传甚广,即使是在京城,也是妇孺皆知的事情。
崇祯皇帝不可能不知道,魏忠贤和客氏的事情,一上来就把客氏赶出了宫,这等于是给魏忠贤敲响了一个警钟。
没有办法,为了自己的情人,魏忠贤作为交换,把驻守在京城那些边军,全部调回了原地。
这等于是对皇帝的巨大任务让步,毕竟今时不同往日,阉党的日子不好过了,天下人都为之愤恨,共同讨之。
崇祯皇帝十分的会打太极,又把客氏召回了宫,一来一去,尽显皇帝手段的老辣,同时,也彻底的迷惑了魏忠贤,导致他一直对崇祯皇帝心存幻想。
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就在这个紧张的关口,还有山东的巡抚,居然上书给皇帝,还要给魏忠贤建生祠,而且这一次更离谱,要把魏忠贤的生祠,建在孔庙里,把供奉着天下读书人的圣人,孔老夫子搬出去,把魏忠贤搬进去!
奏书一出,魏忠贤坐不住了,他就算是个文盲,完全不识字,也晓得孔子在天下士子心中的分量,他心中那个骂呀,连夜上书给皇帝,表示坚辞不受,并且表示,让全国都停止为他建生祠。
崇祯皇帝果然是批准了,就在这么一来一去,很快就让天下的官员,完全明白皇帝心底真实的想法,那个自己的前途着想,想要赶变天之前,赶紧站队,马上,弹劾魏忠贤的奏折,如同一片汪洋一般,滔天巨浪,拍向了紫禁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