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愚人节之第四度空间 > 040:情况完全不一样

040:情况完全不一样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愚人节之第四度空间!

显然,此时的朱慈烺是很高兴的。

朱慈烺有两怕。

一是他这个小皇帝刚刚登基,没有一点的威望,如果群臣像以前对付他爹那样对付他,他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

二是现在的王朝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下一步这么做,他一点谱也没有。

另外,在朱慈烺的内心深处,对于拜雷鸣为亚父是十分抵触的,一个王朝的皇帝要拜他人为亚父,说出来太特么的丢人了。

太后张嫣说的明白,只有这个人能挽救王朝,张嫣让他拜雷鸣我亚父,朱慈烺不能不听,也不敢不听,既然这样,朱慈烺咬咬牙就干脆大大方方的在朝堂上称呼雷鸣为亚父,完全出乎了雷鸣的意外。

但朱慈烺有一个担心,那就是从此朝廷的大小事儿都雷鸣说了算了,他这个皇帝将来有可能变成了傀儡。

当雷鸣推举了李邦华、范景文、倪元璐几个有威望的老臣组成内阁,还推举巩永固和刘文炳担任京畿卫戍总督时,朱慈烺感到自己的担心有点多余了,更别说雷鸣还推荐自己东宫的人,别人不说,李士淳、刘理顺可是他的老师。

“谁是吴襄?”。雷鸣问道。

吴襄听到雷鸣点他的名便忐忑不安的从后面站了出来,“卑职就是!”

雷鸣仔细的瞅着吴襄,把吴襄吓的浑身颤栗起来。

不能不害怕,朱纯臣、李国祯那是什么人,雷鸣说抓就抓,还直接命人将两个人的腿都打断了。

在雷鸣处置朱纯臣、李国祯的时候,吴襄便吓坏了,害怕下一个就是他。

当雷鸣处置了魏藻德和张缙彦后,不再追究她人,吴襄便松了一口气。

现在,雷鸣突然的点了他的名字,吴襄不由的一阵紧张,担心雷鸣找他的麻烦,因为京营战败他也是有责任的,他怕被追究。

雷鸣突然的问到吴襄,当然是有意图的,是为了吴三桂。

吴襄祖居江苏高邮,吴襄的爷爷带着一家人从老家来辽东做马匹生意,并在辽东慢慢的扎下了根,渐渐的他们成了地地道道的辽东人。

天启年间,辽东的建虏首领努尔哈赤完成了内部整合,统一了关外的女真各部,其八旗军在与大明朝争夺土地中渐渐的占据了一定的上风,萨尔浒之战让明王朝看到了边军存在的许多的问题,于是开始大量的征召平民中有才干的人参军守边,天启二年,吴襄中武进士,在辽东当了一个小军官。

后来,吴襄续娶了祖大寿的妹妹,祖家是辽东宁远的名门望族,在祖家的关照下,吴襄先后任都指挥使、都督同知、总兵二中军府都督等重要职务,后升为辽东总兵。

崇祯四年八月,皇太极于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中临阵逃跑,导致全军覆灭,孙承宗罢官,吴襄被追责下狱,后来,经过多方活动,吴襄才脱离了牢狱之灾。

崇祯十四年,祖大寿被女真围困在锦州,对于明王朝的辽东来说,祖大寿太重要了,于是朝廷组织了三次解围,均没有成功。

崇祯十五年三月,朝廷又一次组织解救祖大寿,吴襄随军出征,当时,明军的野战能力显然是不如女真的,但明军掌握火器,依仗着装备的优势和后金的军队还有一战的能力,可惜,此时,女真也有了大炮,女真的一轮炮击,吴襄便被恐惧吓昏了头,又一次带头逃跑,结果明军战败,四万明军仅有几十人逃回,战败追责,吴襄又一次下狱。如果不是因为吴三桂是山海关总兵,国家要依仗,吴襄的脑袋早就搬家了。

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宣府,崇祯皇帝便从监狱中将吴襄放了出来,任命吴襄总督协理京营,有两个意思,一是吴襄算是老将,有一定的战场经验,二是以示恩德催促吴襄的儿子吴三桂尽快的带兵进京勤王。

三月五日,崇祯皇帝下诏,三月七日吴三桂开始从宁远撤军,因为官军家眷和百姓太多,吴三桂用了八天时间才完成撤军计划。

本来,吴三桂准备快速的进京勤王的,这时候,吴襄先后派人给吴三桂送去两封信,告诉吴三桂路上慢点行军,意图是让其它的援军先和李自成的农民军拼命,吴三桂到达北京后可以坐收渔翁之利,谁承想京城并没有其它的援军前来,流寇进了外城,皇帝朱由检为此自杀了。

京畿三军战败,李国祯负主要责任,但吴襄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并没有尽心尽责,没有谁比吴襄自己更清楚了。

李国祯是一个夸夸其谈的纨绔,吴襄作为老将,不可能不知道将疲弱的京畿守军分别安排到京城外守门是多么愚蠢的事情,一是分散兵力犯了兵家大忌,二是京营官兵官兵本来就没有战斗力,但吴襄怕得罪李国祯等勋贵,便明哲保身的什么也没有说。

当京畿三营一触即溃,京师的城墙都没有几个人值守的时候,吴襄很后悔,他知道北京算是完了,昨晚听到农民军进了外城,吴襄便知道大势已去,一晚上没有睡,未来何去何从,他不能不考虑,后半夜听说来了勤王大军不仅打跑了李自成的人马,还俘获了几万流寇,吴襄就一大早来上朝了。

“吴襄,吴三桂的兵马走到哪里了?”

吴襄一愣,这个王爷怎么问起这个问题了?难道发现了什么?

随后一想,不可能,吴襄便装着极其恭敬的样子抱拳行礼说道:“王爷,小儿应当在来京师的路上,具体到了什么地方卑职并不知道。”

“你不知道?是真的不知道?还是装着不知道?哼!别自作聪明!”

雷鸣一声哼,吴襄吓了一跳,对于雷鸣,吴襄怎么都觉得这个王爷有点邪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王爷能打仗也许是天分,但雷鸣好像什么都知道,杀朱纯李国祯等人,并推荐李邦华等官员,一点也不犹豫,显然是对朝廷的方方面面很了解,让吴襄感到诧异的同时,内心里感到恐惧。

“行了,真不知道也罢,假不知道也罢,本王令你写信立刻派人快马加鞭的去通知吴三桂带领骑军火速赶到京城,今天子时,若吴三桂的兵马不到,休怪本王对你不客气!”

吴襄吓傻了,“王爷,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儿吴三桂到了哪里,卑职怎么知道?”

雷鸣也不想和吴襄玩什么藏猫猫,和这种忘恩负义的东西费什么话?厉声呵斥道:“吴襄,你本是一员老将,京畿三营战败,难道你就没有责任吗?吴三桂路上拖拖拉拉,难道你以为本王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吗?怎么?不服气?还准备在本王爷面前装糊涂吗?”

雷鸣一席话说完,吴襄吓的“噗通”一声趴在地上,“吴襄不敢,王爷吩咐,吴襄照办就是了。”

李邦华、范景文、倪元璐也都惊愕了,他他们已经听出雷鸣和吴襄对话中隐藏着许多别人不知道的秘密。

这秘密到底是什么?几个人猜不出来,但都猜到一定和吴三桂进京勤王有关,难道吴襄和吴三桂有什么事儿瞒着朝廷被王爷发现了?

既然要催吴三桂快点走,自然是皇帝要下诏,李邦华代朱慈烺写了诏书后递给雷鸣,雷鸣看过后,觉的还可以,便挥手呵斥吴襄道,“你回去吧!立刻安排人给吴三桂送信去,耽误了,后果你知道!”

春天的早上还是很冷的,吴襄浑身的汗水都冒了出来,战战兢兢的给张嫣、朱慈烺磕头后,又给雷鸣行礼,倒退着出了建极殿。

看着吴襄吓的魂不守舍的样子,所有的人都吃惊了,这王爷抓住了吴襄什么把柄?把吴襄吓成了这个样子,皇帝下诏令吴三桂来勤王满朝皆知,吴三桂迟迟不到,难道是吴襄和吴三桂搞了什么勾当?大家都觉得有可能。

要说吴三桂,满朝的臣子对吴三桂的评价还是不错的,吴三桂以一人之力守住着山海关。

但是,今天大家对吴三桂非常的不瞒,这吴三桂要是早点来,皇帝会被逼的殉国吗?大家会这样的担惊受怕吗?

散朝,大臣们站着队来到乾清宫瞻仰朱由检的遗容,这是雷鸣的注意,眼下京城混乱,大臣们瞻仰过朱由检的遗容后要尽快的去办差。

在大臣们瞻仰朱由检的时候,张嫣将雷鸣叫到了乾清宫的西暖阁。

“王弟,吴襄、吴三桂是怎么回事儿?”

雷鸣猜到张嫣之所以没有在朝堂上问他,一定是看出了什么,便说道:“实话告诉太后,本来吴三桂在昨天就能到达北京城下,因为吴襄给吴三桂写了信,吴三桂就在路上磨蹭起来,一天就行六七十里,现在不过刚刚走了一多半,估计刚刚过了玉田。”

张嫣吃惊,“王弟,你说的是真的?这是不是历史有记载?”

雷鸣答道:“应当是真的,历史上确实是这样记载的,先前,吴襄曾派人给吴三桂送去了两封信,告诉吴三桂在路上走慢点,意图想让别的勤王的军队先到北京与流寇对阵,这样他们就可以少损失一点人马了。”

张嫣更加吃惊,“吴襄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他不知道京师有多危险吗?”

“估计他写信的时候,判断有失误,没有意识到京师的守军会那么快的被流寇消灭,也没有意识到别的援军根本就没有。”

张嫣明白了,骂道:“吴襄这个混蛋,帝国差点毁在他的手里。王弟,今天你干啥要在朝堂上训斥吴襄,这不是打草惊蛇吗?”

雷鸣说道:“太后,先帝刚刚去世,京城人心不稳,我的想法是敲打一下吴襄,让吴襄感到害怕,然后,他肯定会派人十万火急的去联系吴三桂,一旦吴三桂知道京城危机,肯定会立刻带着骑兵赶到京城,李自成也不是傻子,肯定会四处派出大量的侦探,他知道一天两天拿不下京师,知道朝廷的援军到了,自然而然就退兵了。”

张嫣赞道:“王弟,还是你计谋周全,但要是吴襄给吴三桂写信说了别的话,吴三桂不来了怎么办?”

雷鸣知道张嫣说的意思,“太后是不是担心吴襄会让吴三桂立刻退兵?并以此要挟朝廷,保全他一家子?”

张嫣点头,“正是!既然吴襄知道了朝廷要追究他的责任肯定会这么干的。”

雷鸣笑道:“呵呵!那不过是他一厢情愿,臣弟早就想到他有可能会这样做,早就有对策了。”

“什么对策?”,张嫣急切的问道。

“臣弟猜吴襄必然会写两封信,其中一封信是表面上的,肯定会按臣弟说的意思告诉吴三桂带着骑兵赶紧的来京城,暗地里的另一封信肯定会告诉吴三桂他们通信的事儿已经露馅了,一定会交代吴三桂立刻停止行军,并以此要挟朝廷将他们一家人送出城去,甚至会要求朝廷将他们一家送到制定地点。”

张嫣点头,“王弟,你说的不错!”

雷鸣接着说道:“臣弟刚才说了,那不过是他一厢情愿,现在,京城的所有的大门都关的死死的,谁也出不去,吴襄派出送信的人要出城只有请示朝廷,这样他就别想耍花招。”

“你想怎么做?”“臣弟在这样想的,只要吴襄派出的送信人到达城门下,就立刻秘密逮捕,然后派方正化带着吴襄写的表面上的那一封信去见吴三桂并持太子剑督军,吴三桂知道京城危急,必然会立刻带着骑兵火速敢过来。”

张嫣觉得可行,“吴三桂进京后怎么办?”

“立刻抓捕下狱,然后问责。”

张嫣有些担心,“王弟,想当年已巳之变,辽东的军队可是因为朝廷抓了袁崇焕不辞而去的,要不是老督师拿着袁崇焕写的信亲自去追,后果如何就不好说了。”

雷鸣知道张嫣所说的老督师便是孙承宗。

已巳之变,女真首领黄台吉给朱由检玩了一个反间计,朱由检将袁崇焕抓了起来,祖大寿等辽东军官见他们打了胜仗,皇帝不仅不奖励,反而将袁崇焕抓了,人人感到害怕,在祖大寿的带领下,辽东的官军不辞而别,最后,还是孙承宗让袁崇焕写了信亲自持信追的祖大寿等。

“太后,情况完全不一样,想当年袁崇焕无罪,皇帝上当将袁崇焕抓了,其它的人怎么不害怕?现在,吴三桂罪证确凿,想必对官兵说清楚了,并不会出现当年的情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