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闭关锁国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仙武大明:求求你们别秀了!
“闭关...锁国?”
大内义隆等人互相面面相觑。
藤野俊龙一本正经的点了点头。
但是内心已经爽到了极致。
这种历史的违和感实在是让他在这一刻感到无比是荒诞和兴奋。
给瀛洲人推荐游击战。
给瀛洲人推荐闭关锁国。
要知道虽然在后世顾千秋那个维度。
他的母国东面的那位邻国确实也实行了闭关锁国。
但是那是在德川幕府时期。
而现在。
顾千秋仔细的想了想。
德川幕府的老祖宗,德川家康都没有登上历史的舞台。
连那位织田信长都还没有提出天下布武的宏愿。
自己却抢先一步。
提出这等战略政策。
要是后世的历史学家看到今日的篇章,不知道应该如何描述。
给瀛洲开万事太平的藤野剑圣?
真把顾千秋给乐死了。
只不过虽然顾千秋心里波涛汹涌,但是面上却纹丝不动。
“诸君,知道大明帝国之九边吗?”
殿内众人都点了点头。
对于瀛洲的执政者们来说,你可以不知道瀛洲的历史,但是你必须要学会西面大国的历史。
你可以不懂瀛洲的地方特色,但是你必须要知道西面大国的地方特色。
不然的话,你在宴席之上如果被人问得哑口无言,会得到一个不思进取的评价。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瀛洲人要去大明帝国留学的原因。
九边。
是大明帝国的边防要塞。九边的完成,要追溯到是大明帝国的弘治天子期间。但是如果真的要细数的话,其实九边的原型,早在大明帝国建国,洪武大帝设十三大塞王的时候就有了。
最初十三大塞王统辖漠南诸卫所,拥有庞大的军事实力以及经济力量。
但是随着诸子夺嫡时永乐内徒东胜镇、大宁镇。仁宣时期漠南诸卫所逐渐废除或内迁。等到弘治天子时期,九边重镇就已经成为东起鸭绿江,西抵JYG,在绵亘万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偏头关(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
这九个边防重镇屹立在大明帝国北方。
固守中原大地。
保卫了数千载的平安。
而每一位边镇大将,可以说得上是一方诸侯,对于这等存在,瀛洲上下,又如何不知。
藤野俊龙又问了一句。
“九边之守,重在何处?”
听到这里,石川右大臣更是激动的手舞足蹈。
“原来是这样!”
一些大臣也是眉飞色舞。
其实藤野俊龙说到这里,对于他们这些明学深厚之人,已经相当于把谜底都揭露了出来。
所谓九边,只是九个军事重镇。
但是它却能镇守大明北边数千载。
要知道,大明北部边境线,可是有着万万里的距离。
而对于修士来说。
哪怕是数千米的明城墙,也不是特别难以翻阅的存在。
但是数千载以来。
少有北贼南渡。
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长城。
这座数十万年以来,神州大陆最大的术法结晶——长城。
每朝每代。
都会将本朝本代极大的力量汇聚于此。
无论是关山难越之术。
亦还是电磁隔离之网。
或者量子空间炮。
还是巡游者激光无人机。
等等等等。
长城早就已经成为天底下最有名的防御工具了。
而利用着关山难度之术的长城。
就有一个堪称耍赖的功能。
那就是任何人。
想要不经过允许踏过长城。
就必须要攻破这座长城的节点。
而大明帝国万万里长的节点,就是那九座边镇要塞。
哪怕顾千秋时隔多年,再次想起当年知道这个堪称天才设计的惊艳之感。
而对于这点。
瀛洲的这些人更是熟记在心。
比如石川右大臣已经开始问身后官员,让他们开始统计精通术法之辈。
而竹内左大臣虽然闭目不语,但是熟识他的人都知道。
当他左手轻轻敲打桌子的时候,就证明他正在计算这件事情的耗费。
能够让一向政见不和的二人,有同样的举动,这也可以侧面的说明藤野俊龙的计策多么的打动人。
大内义隆身为一国之主,此刻也是喜笑颜开。
他眉间悬挂的多日的阴霾终于淡去了很多。
对着这次的最大功臣。
他更是态度好到了极致。
“藤野先生,您这次,真的是解了大内国的燃眉之急了。”
“只不过,只不过......”
但是刚刚说了几句,他又有点难以启齿了。
藤野俊龙皱了皱眉头。
“国主大人,只不过什么?”
大内义隆叹了一口气,“只不过站在国主的立场上,我觉得藤野先生的上中下三策得调个顺序。”
他看了看藤野俊龙,发现他并没有说什么,继续说道:“作为一国之主,哪怕局势再危险,也不能轻言放弃国土。”
“先祖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作为子孙,如何能不珍惜呢!”
说到最后,不知道是不是情深意切,也不知道是不是把自己感动了,大内义隆甚至眼眶有点微红。
这样的作为也让殿内的文武官员仓皇失措。
石川右大臣更是老泪纵横,哭着说:“是下臣们无用,让国主大人受辱了。”
一时之间,在右大臣的带领之下,殿内哭成了一片,甚至有几个须发全白的老家伙,直接哭晕了过去。
当然,藤野俊龙这时候也能仔细的看一看大内国的全貌了。
比如一些老家伙,大多数都演技好,颤抖,眼泪,脸红等等等,每个人在微表情上面都足够称作大师。
而一些随着长辈前来的少年们,则显得稚嫩了很多,有的干脆呆若木鸡,有的稍微好点,挤出了几滴眼泪,但是却东张西望,一副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
藤野俊龙心中默默给他们下了一个还需要历练的定义。
只不过正在君臣融洽之时。
突然有一位武将站了起来。
他拔出长剑,怒指藤野俊龙。
“败军之将,竟敢妖言惑众,气煞我也!”
竟然试图走上来砍杀藤野俊龙。
倒是身旁的几位将军见势不妙,直接按住了他。
“侍将军不可!”
“侍将军糊涂!”
几人一边按着他,一边在那进行劝说。
那位将军挣扎起身,对着藤野俊龙目眦尽裂,“面对强敌,君死国辱,不以死报国,竟然大放厥词,此等奸佞之辈,是欺我大内国无人吗?”
藤野俊龙倒是仔细看了一下这位将军。
这位将军虽然怒气上冲,整个人的五官都有一丝扭曲。
但是却掩盖不了他俊朗的容颜。
三十多岁的样貌,面如凝脂,配上那一尺髯长,端的是一副好相貌。
这也让藤野俊龙在那边赞叹道。
“好汉子,好汉子。”
转身向大内义隆求问道。
“国主大人,这等好汉子是谁,能否给我介绍一下。”
大内义隆看着被按在那边不停挣扎的武将,一脸尴尬,但是听到藤野俊龙的问话,还是将这丝尴尬抛之脑后。
“藤野先生,这位是我西国无双的侍大将——陶隆房,是我大内军的总大将。”
大内军是以大内国的国名作为军名的一只部队,可想而知它的程度。
藤野俊龙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般好汉子,那快给好汉子松手。”
一旁的几位将军看着大内义隆,看到大内义隆也是连连抬手,赶紧松开了双手。
要知道,这位陶隆房是大内义隆的真正心腹。他们家族,一直都是大内氏的重要家臣。陶隆房的父亲陶兴房更是大内氏堪称顶梁柱一般的存在。在石川右大臣还在玩泥巴的时候,陶兴房就已经是大内国的右大臣了。与此同时,陶兴房还是一位以智谋闻名的智将,他兼任大内军的总大将,在大内义隆大败少贰氏的战争中,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陶氏与大内氏的先祖都是出自多多良家族,因此家纹也同为大内菱,又称花菱),历代陶氏家督都担任了大内国的重要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