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救灾行动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明末白杆兵!
马万军回到辽东,立即召见了马万明,让马万明把全国受灾最重的地方列了出来,然后他就琢磨怎么去挽救这些人的生命?
指望朝廷,他认为不可能,大明朝的根子上已经腐烂了,想要重新焕发青春,就必须要把这些蛀虫清除掉。这些不是他现在的位置,能够做到的。
陕西的北部,山西南部,河南的西部,都出现了严重的旱灾,虽然去了那么多打井队,但是无济于事,所在的面积太大了,杯水车薪。
这时造船厂已经又有六艘巨型盖伦船可以下海了,沈寿崇也从老家回来了,马万军命令他带着舰队和新船,去到占城购买稻米。
马万军决定派人去这几个地方施粥,然后问问有没有人愿意到南洋去谋生?如果愿意到地方就分给他100亩地,保证他们不会再饿死,而且丰衣足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他把这个计划就交给马万明来实施,整个西平堡的辖区,粮食产量是绝对够这些人吃几年的,所以他们一点都不担心会有饥荒。
但是通过每个村的村长鼓动,让他们帮忙去到灾区赈灾,所有愿意参与赈灾的农户都送一辆马车,这样更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立即有一万多户报了名。
马万军又下命令,让马万石和陈尚仁在吕宋岛提前规划好居住的房屋,以及流民所需要的土地。
现在新城的货物往来台湾、澳门以及吕宋岛的商船越来越多,对马岛的宗义真,也安排人去了马尼拉,在那里开设了朝鲜和倭寇国的特产商铺,竟然也赚的盆满钵满。
马车厂加班加点的生产拉货用的马车,终于在一个月的努力下,生产出来一万辆马车。
这是沈寿崇已经从占城买回了将近一万石的稻米,
那边的粮食比辽东便宜了一大半。
这一万户农民排着队从港口上拉着满满一马车的米,还有订做的大铁锅,以及他们的行李,在3000骑兵的护卫下,一条长长的队伍就向山海关而去。
现在的水泥路已经修到了京城,所以路况非常好,沿途的人一看这个车队上写着:天灾无情人有情。
辽东支援灾区救援队。
一些商家还有先一步富起来的那些人,看到总兵大人这么有大爱,也组织了自己的马车队,不管他们是带了几十石粮食,还是几百石粮食都觉得很光荣,上面写着李家商队支援灾区人民;辽东卫氏珠宝行珠宝行支援灾区人民
这帮奸商把广告也打出来了,马万军和马万明也允许他们这么做,不管怎么讲?他们也是出了力的,给他们扬扬名也是应该的。
队伍从新城到锦州到山海关,这一路竟然增加了100多辆马车,跟在后面。
护送救灾队伍的是陈大勇,他的3000人马带齐了所有的装备,前面有几十个夜不收开路,后面也有人断后,不过这么多人,也没有哪个土匪敢下手。
经过京城的时候,引起了一番轰动,一万多马车的粮食,大家都知道价值多少钱。
有人在议论马万军是有大爱有心的,真的为国为民的。
有的人议论往马万军从哪弄的钱?
还有人议论怎么把马万军的辖区变成朝廷直接管制,这个地方太富裕了。
而且这长龙一般的车队,让这些贪官也垂涎不已,但是他们没有一个敢出来阻止的,也没有一个敢刁难。
因为护送车队的3000人马,浑身铁甲、手里的钢枪、冰冷的眼眸,让这帮人感觉到一丝杀气。
他们都知道,以马万军的性格,如果谁敢劫住他的车队,绝对杀无赦。
这个事情动静很大,孙承宗知道了,崇祯皇帝朱由检也知道了,朱由检就把孙承宗请过来,说道:“这个马万军是不是,认为我们救灾不利才去帮忙啊?我已经拨了两三百万两银子的粮食啊!”
孙承宗知道这个皇帝是非常想把江山治理好,自己的吃穿用都很简朴,而且还非常勤政,虽然算不上多么英明,但是要比一些昏君强的多。
也不忍心告诉他那三百万两银子可能买的没有一百万两银子的粮食,而这些粮食真的到底下不会有三十万两银子的样式落到实处,一层一层的卡虽然起到点作用,但是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他犹豫了一下,对崇祯皇帝说:“马万军出发点是好的,不管怎么样,这也是他是忠君爱国的一个体现,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所有有能力的人,包括京城的商家、勋贵大臣们都可以捐财、捐物、捐粮食,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
朱由检笑了笑,说道:“真的,所有人都出力的话,肯定能解决困难,关键是京城里没有人愿意啊!
锦衣卫已经来禀报了,马万军的车队本身是一万多辆马车,过锦州宁远这些地方的时候,所有的人只要粮食多余的,或者有能力的,基本上多多少少都会捐一些,还有大的商家自己组织了两辆马车,跟在车队的后面。
现在多了五百多辆马车,再看看我们的首善之地京城,这马车队过去半天了,不管是勋贵大臣还是富商巨贾,没有一个愿意出力的呀。
真的很惭愧,大明京城的人应该是最富有爱心的人,结果是最冷漠无情人,看样子我这个皇上当的不称职,某些大臣当的也不称职。
你看看他们怎么进行管理的?表面上看的繁华无比,热闹无比,但是又自私无比,冷酷无比,根本就没有爱心,如果这些人再鞑子打进来的时候,他们绝对是第一个投降的。
他们既不忠君,也不爱民,爱的只是他们自己。”
孙承宗说:“这是很多年积累下来的弊端呀,想彻底根除,除肯定需要一个时间,但是陛下,你别着急,我们慢慢来。”
崇祯皇帝笑了笑心说是不着急,但是,整个社会风气不扭转,将来会有更大的灾祸。
李二狗子一次也跟着去了,他是和一些同学一起去的,100多学生也带了钩镰枪和劲弩,还携带着笔墨纸砚。
马万军给他们的任务是要把灾区的真实情况记载下来,写出一篇文章,不仅仅描述灾区人们悲惨的状况,而且还要描述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另外,这些人是否愿意到别的地方重新生活。
还有救灾的时候发生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救灾之后面貌又如何?
这些半大的孩子全部都很努力,认真的每天记录经过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的人情世故,风土人情,包括当地的土特产,都记录了下来。
而且这帮小子还对每一个城市,环境卫生做了评估。
从京城向南又向西走了半个月了,陕西这边的土地,干渴的裂开了嘴吧!
一阵风吹来,全是沙子,地里的庄稼全部枯死,大人,孩子饿的都是皮包骨。
一里路设置了一个粥铺,十辆马车的粮食负责一个粥棚的量。从第一个粥铺一直延伸到150多里外。
陈大勇他们主要负责北段,靠南边,也留了100多人马,防止乱民抢劫东西,要求所有的人必须要排好队。
100多个打井队开始连天加夜的打,一直钻了十几丈深才出水,很多人看着神奇的压水井,闻着锅里喷香的米粥,很多孩子顾不得烫就上去就喝,但是嘴上被烫成了泡,哭的哇哇叫。他们实在饿急了。
李二狗他们不仅仅去维持秩序,而且对一些有小的孤儿还要照顾。给他们洗手洗脸,给他们换上新的衣服,再给他们一些吃的,准备把这些孤儿全部带回辽东。
因为这100多半大的孩子中,有一大半都是马万军原来拣的孤儿。所以他们很同情这些孩子的遭遇。
有的人很感恩,吃饱了还帮忙刷碗,帮忙收拾东西;有的人反而埋怨你们为什么不早来呀。早来一个月我孩子他爹就不会死了。
但是没有人和她计较,都知道她受的刺激太大了,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哭,让马万明也湿润了眼睛,安排村民好好的照顾她。
然后马万明就开始宣传:我们在海外有一个大岛,上面风调雨顺,有一年三季成熟的稻子,只要你们愿意去,我们就给你们每一家100亩地,而且还不收你的任何税收,等五年以后才交一些粮食。
可以说到了那里,每一家每一户都不会饿死,很快就能富裕起来,有没有人愿意跟着我们去的?”
有的胆大的说:“你们确定不是把我们卖到国外卖给鞑子或者其他人吧?”
马万明说:“你们听说没有,我们在辽东几乎每两年都和鞑子打一场,现在已经收复整个辽东了,我们怎么可能去背叛国家、坑害人民呢?
我们只是想给大家找一条活路,现在这种干旱实在难以维持,完全靠救助,又有多少人活命啊?”
当场就几十户人家表示愿意拼出一条活路,跟着他走。
整个陕北都知道这里在施粥了,很多人跑了100多里过来喝粥。
一半的人都愿意去和他们一起开拓那个大岛,有一半的人还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乡,这些马万明只能说自己尽到心意就行了,管不着太多了。
整个施粥行动进行了半个月,全部告罄,回来的马车上拉的都是灾民,整整的十万人愿意跟随马万明他们去移民。
这一次的行动对孩子的成长触动是最大的,他们带着三四百孤儿回到辽东,把他们安置在新城的大学堂里,像哥哥姐姐一样帮他们洗澡,给他们买新衣服,教他们写字认字。
这些流民到了辽东以后,全部被安排到两个浴池内,先洗澡,洗完澡以后换干净的衣服。
然后有大夫挨着诊治,看看有没有疾病?只有健康的分到一些仓库里居住,有病了就集中在一起就治。
只要没有传染病的,马安军安排他们在辽东恢复休养,等船队带着到米回来,辽东的人把大米拉走,进行第二次救灾行动的时候,他们会随着运粮船前往吕宋。
轰轰烈烈的救灾活动持续了几个月,吕宋的人口已经多了40多万人,即便马万军这样拼命的努力,对几百万口人的陕甘地区,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马万军为此付出了五百万两银子。
但是他欣慰的已经带走四十万人口,他们不用挨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