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 昌山下众人追古(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乾心论道!
昌山扬子檀德台在蓬莱人的心目中意义重大。
更兼蓬莱君桓志在此召集论道法会,列席者无不是高士大贤。
故而,哪怕陈仲他们一行人到的略有些晚了,却仍可见这山脚下,车马辐辏,不断有文士打扮之人,或结伴、或独行,从远方而来,沿山道向上而去。
“伟长先生著书立说,此次定能登台!”
谢鲲经董志张讲解,很快就从自己这一行人中,找出了最适合登台讲道之人。
至于他自己和陈仲,虽说修为境界不弱于人,但一来没有著作,二来道家修士本也没有兴趣当众辩论。
道家不争是一方面。
但更重要的是,不屑于争。
徐干听了却也直接摇头:“且不说我一个毫无修行之人,我著《中论》亦不涉修行,岂能言道?不妥不妥,幼舆万万不可再说这些话,若让旁人听去,必定耻笑于我。”
《中论》不涉修行吗?
谢鲲不由得望向陈仲。
果然,陈仲也露出不赞同的微笑。
你徐伟长固然不通修行,但以你境界,已然羞煞多少大修士了!
旁人看不出,你自己察觉不到,却瞒不过最善感应诸气的道家真修!
《中论》也就是欠缺了入门之法而已,但谁说入门便一定要从定静开始呢?
既然你徐干都能不入门而浩然之气自壮。
那么,谁能断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就不能开辟一条新路?
道家修士求真、求道,但真道何其广大玄妙,即便先师老子,亦不过是“强名之曰道”。
说白了,老子自认,自己对“真道”的了解还很不够,因为要著述《道德》,不得不勉强给“真道”取了个不准确的名字,以便述说。
连先师老子都不能准确告诉后人,真道到底是什么。
以当今修士之浅薄,又凭什么规定,道必须如何才能求呢?
道家求的是道,儒家求的也是道,法家求的、墨家求的、阴阳家求的不都是道?
各家不过是路途不同,且不愿同归,各家都把各自的道打扮一番,与众不同罢了。
既然如此,徐干如何不能自辟一道?
不过,这终究要徐干自己立志,旁人强求不得。
陈仲也不多言,看看山道上不知多少人都在匆匆向上,便道:“我等也上山吧!”
徐干、谢鲲自是赞同。
董志张下意识回望谢弼。
却见谢弼那边一下车,就被诸多士人给围了起来。
“孔谢”之名,确然影响力十足,蓬莱道洲只要出身稍稍有些门第的士人,几乎没有不认识他们的。
就算是那些如仙门郡彭氏一般后起的“遽贵薄阀”,没有资格受到谢弼这一层次的名士接见,谢弼的大名却也绝对如雷贯耳。
如今那边谢弼眼见得要被越来越多的人围住。
再专门过去邀他同行……
董志张看看自己几人这边的清冷。
算了吧。
这边一动,谢弼登时微微皱眉,他倒是一直在关注着陈仲等人的。
当下,谢弼将一把送到面前的扇子随意提了几字,而后便对周遭众人团团一拱手,只说檀德台桓公相召,不能继续耽搁时间,而后便即悄然鼓动法力,使众人不得不让开道路。
谢弼这毫无烟火气的一手法术,不但没有引起仰慕者的反感,倒是又赢来了阵阵喝彩。
众人只道谢弼修为高超,
却并不崖岸自高,对待寻常士人也谦逊有礼。
种种表白,不过是为了在谢弼跟前留下印象。
确是可笑。
陈仲等人走上半山,便发现很难继续前行。
只因前面人头攒动,士族来的实在太多。
昌山不过是个百丈左右的小山头。
山顶檀德台,方圆十余丈,若是人挨着人站,或许能够塞下千余之数。
但蓬莱君桓志召集法会,岂能如此?
来的路上,陈仲他们就知道,檀德台上仿效扬子座下太玄十五子。
共设十六席。
其中扬子古檀下,设“师道威严”一席,由桓志自领,此席背靠古檀,面向登山石径,为保桓志万全,除去石径一面,剩下三面全部有桓志亲军列阵守御。
陈仲等人登山途中,便可见山路两侧的洗漱林木之间,竖立着不少旗幡。
以望气术观之,可知这些旗幡并非虚立。
旗幡下,军士气息结为一体,而经由各面旗幡汇聚,又在山顶凝成一面无形华盖。
寻常修士,进入这华盖覆压范围,或许只会感受到莫名压抑,即便是突破了感应境界的大修士,也多会产生难以抗衡中之感。
但在陈仲眼中,这些种种感受的来源,却是无比清晰。
俗语有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大修士们能够突破感应,绝没有一个是傻子。
就算大多数人没有陈仲看得这么清晰,但在有感应之后,还坚持登上檀德台,置身于危险之中,想必定有所求。
陈仲望到的不仅仅有桓志聚大阵所成之气,更是望到了不少老朋友、老相识,或者老过节之人的气息。
陈仲他们果然来的有些晚了,此刻的山顶上,少说也有不下于十指之数的大修士。
檀德台上,要为如此多的大修士设置座席,要为桓志的亲军士兵空出位置。
其余前来旁听的士人们,自然便只能在唯一空出的山道等待了。
被堵在这里,众人正发愁该怎样上去。
恰好,谢弼终于从山下来到了此处,而且他的身后,还又跟来了几十上百的士人。
“唉呀,公甫兄你可算来了!”
董志张急忙上前。
堵住了山路的士人们有听到“公甫”两个字的,顿时纷纷回身。
霎时间。
“谢公甫到了!”
“是谢公甫!”
此类言语轰然传遍,只向山顶檀德台飞去。
谢弼也笑着向上面众人拱手,朗声道:“谢公甫在此,诸君稍安勿躁,山路狭窄,切莫挤伤了身旁同道,却是有伤桓公盛德。谢某这便亲自来拜,与诸位见礼了!”
这一下子,山道上的士人们更加鼓噪,一个个眼见着的脸红气喘起来,或许是想不到谢弼如此谦逊吧?
此人确实一向能够展现风度。
“子鸣贤弟是在此地刻意等待愚兄吗?”
谢弼对众士人说过一句之后,转头执住董志张手臂,而后便又笑着招呼。
“伟长、幼鱼,且随我一道攀山。”
众士人的目光,顷刻间望向被谢弼点名的几人。
徐干、董志张,在蓬莱道洲,也是颇有一些人认得的。
谢鲲虽然年幼,尚且只是束发,但面容俊逸,气质博雅,令人一见便生好感,猜也知道,他大抵是谢弼晚辈,特意提携来此。
但!
与这些人在一起的,还有一个啊,那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