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下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天下第一皇商!
目前组建农业部的事情,才刚刚开始。
组建农业部的目的,主要是推广土豆。
毕竟对大明朝的所有人而言,土豆都是一种新作物。
要是贸贸然的把土豆送给大明百姓,要是大家不会种,那可就要闹笑话了。
因此,必须赶在春耕之前完成对农民们的培训。
之前朱元璋曾下令,让胡长安和户部老臣宋平一起组建农业部。
不过胡长安和这宋平,有很多地方意见不统一。
这不,胡长安连屁股都没坐热,宋平就指着胡长安,气不打一出来:“胡侍郎,你怎么可以直接聘用乡间老农当农业部的农官呢?”
“这可是大大的不合礼法啊!”
“这些老农们,大字不识一个,怎么做得了朝廷命官?”
“这简直就是滑稽可笑!”
面对宋平,胡长安也不甘示弱:“宋老先生,你不满意我的做法,可以。”
“那你的做法又如何?”
“让前年的新科进士下田宣传土豆的耕种方法?这简直就是滑稽可笑!”
“他们在家怕是连一天地都没种过,更别说向其他人宣传种土豆的方法了!”
然而宋平闻言,也是不甘示弱:“怎么,大明的官员都是这么选拔出来的,我又有何错之有?”
的确,在大明,所有的官员都会从这些新科进士中选出来。
在考中进士后,所有的进士们会被统一分配到六部进行锻炼。
在锻炼了几年后,这些新科进士们才会根据各自的表现,被授予不同的官职。
从小小的县令,到清贵的翰林院编修,不一而足。
所以,宋平的做法也没错。
不过在胡长安看来,这个方法还不够好。
胡长安望着宋平,淡定道:“既然如此,那宋老先生,我们就索性兵分两路如何?”
“我领着这帮老农,去江宁县推广土豆的种植。”
“而宋大人,你领着这帮子新科进士,去高淳县推广土豆种植如何?”
“谁能在春耕之前让农民们都种上土豆,就按谁的设想来。”
宋平闻言,也是不甘示弱:“胡侍郎,你就等着吧。”
“我倒是要看看,你带领着那帮老农能干成什么事情!”
说罢,宋平生气的一摆袖子,离开了。
当然,宋平也没有忘记叫人把一半的土豆种子带上。
这是胡长安之前在御花园里种出来的第一茬土豆,也是专门留作种子用的。
今年的土豆种子,只有这么多。
所以,这第一批土豆,也只够在应天城附近的两个县推广。
眼见宋平走了,胡长安也是大大的松了口气。
好家伙,终于不用天天和宋平这个老顽固吵架了!
接下来,他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没有过多的犹豫,胡长安直接把手下所有的老农召集了起来,一路往江宁县进发。
这些老农,都是胡长安在周围的县里面精挑细选出来的。
他们虽然不一定识字,但是一个个那都是种田的一把好手。
其中,之前帮助胡长安种植土豆的张三,李四和王五也在其中。
在胡长安的点拨和张三等人的教导下,这些老农们学的很快。
现在,这些老农们可以拍着胸脯保证,要是让他们来种土豆,他们一定能种出又大又好的土豆!
与此同时,他们也很感激胡长安。
要知道,他们可世世代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眼下胡长安竟然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能成为当官的人上人!
所有人,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只要这次干得好,他们可就是有机会成为农业部的第一批官员了!
那可是官员啊,可以戴乌纱帽的那种!
所有人,都是对此期待万分。
终于,胡长安等人来到了江宁县的县衙。
还没进县衙,胡长安就受到了江宁县县令冯青的热烈欢迎。
江宁县县令冯青至今都对胡长安很是感激。
就是胡长安,把他们江宁县从鼠疫的阴影中解救了出来!
此等大恩大德,冯青永世难忘!
胡长安见冯青热情的样子,也是微微一笑。
其实这也是胡长安选择江宁县推广土豆的原因之一。
在江宁县,胡长安击退了鼠疫,获得了全县上下百姓的感恩。
有了这一层关系,胡长安相信自己的农业政策,一定能在江宁县顺利的推行下去。
在冯青安排的房舍中,胡长安一行人很快安顿了下来。
第二天,胡长安就开始写起了告示,命人贴在了江宁县的大街小巷。
不到三天的功夫,江宁县的村民们,便是都知道了这件事。
之前帮助他们打垮瘟疫的活神仙,要在他们这里推广新式农作物了!
这种新式农作物,名为土豆。
据说这土豆的产量,可比传统的水稻和小麦大多了。
只要随便种上一亩,全家就能不挨饿!
现在只要去县衙门口自愿报名,就能提前种上这高产的土豆!
所有人闻言,都是激动不已。
这活神仙就是活神仙,不仅帮助他们打垮了瘟疫,现在还要送给他们粮食!
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啊!
官府门前,顿时围满了人。
所有人都是跃跃欲试,想当那第一个种土豆的人!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人辗转来到胡长安的下榻之所,想给胡长安送东西。
这些人,都是曾经蒙受过胡长安的救命之恩的。
眼下听说恩人来了,他们自然要表示一下。
虽然金银财宝没有,但是各种自制的农产品,还是管够的。
不过胡长安见状,却是一一谢绝了众人的好意。
胡长安在这里,起码要一直呆到春耕结束。
这些村民们虽然是好意,但要是一直拿他们的东西,也终究不是个事情。
村民们眼见东西送不成,也是纷纷离去了。
不过胡长安的名声,在江宁县更加好了。
瞧瞧人家,不仅干了好事,还不图回报,这种好官,简直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
于是来县衙蹲点的人,更多了。
像胡长安这种好人,提供的东西也一定是好东西。
他们十有八九不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