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若有若无之道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终端!
苏师侄,虽然住持收你为弟子,但贫僧心里是不认可的,今日之事,一定是与你有关的,且看你三年来的造化,去菩提树下打坐,观你心性如何?佛缘,非前世好人而不可遇。我佛慈悲,留下传世之作教化后人,你且行去见佛吧,有个三五年,勉强能入门。
金刚经,佛家真典,悟透其神通,水火不侵,诸邪退避,虽然是佛家入门基础,但地位非凡,能悟大成者少之,即便是苦禅,也只知晓七八分,也难怪普渡大师评价善恶不分。一众师兄弟摘抄经文,苏百衣仅看一眼,内容烂熟于心,不再抄录。
第二日,苦禅不见苏百衣来,询问下,才知道苏百衣还未起床。真是愚人,不知住持为何还要收他为弟子,我普化寺弟子三千,偏偏选中他,是福是祸还未可知,愚痴,去叫你师弟来。
禅房花木深,细细流水,悠远长绵,苏百衣盘腿坐下,愚痴轻敲房门,师弟,师叔叫你过去,然久久没有回应,咚!金光盖过白昼,佛音绕耳,“未入佛门,己先开悟,”这方动静,引来菩提共鸣,曾今,也只有普渡大师在菩提树下悟道。
怎么可能?苦禅心中大惊,苏百衣才入普化寺一天,怎么可能就开悟了?佛光久久不散,一日菩提心成,可称奇才,一个凡尘未灭的普通人,做到了我们没有做到的。
等了许久,苏百衣从悟定中醒来,感觉四肢通达,精神充沛,肉体表面覆盖一层薄金,一日通达,金身小成,这下,众僧皆惊,仿佛看到了佛祖。
百衣,前来菩提树下,普渡大师传音,众僧退避,苏百衣见一个个眼色怪异,还未明白发生了何事。苦禅回过神来,露出少见的笑容,恭喜苏师侄,未入佛道,已先开悟,在普化寺,你还是第一个。苏百衣回道:“不知师叔所说开悟是何?”
住持等你很久了,他会告诉你的。菩提树下,普渡大师欣慰的点头,半日菩提心,已达开悟境,一丈金身成,百衣,对金刚经可有独特见解?苏百衣回道:“我对佛的理解可能与师父不同。”
每个人心中的佛道不一样,“世间本无佛,世间本无道,”佛是无形的,我们所拜的只是相,佛在心中,又不在心中,佛只有一个,那便是自己。世间大道同源,万法皆由心生,可明白?
师父,我心中所想便是如此,只是无佛无道,那为何世人为佛为道追求一生?
无佛无道,但世人心中有佛有道,你想做什么,为了什么?便是道,便是佛,堪透世间本质,即为佛。现在,过去,未来,皆不可得,不可控,不可留,明白其道理,离佛就不远了。佛家最高境界并不是佛法神通,而是一双明净的眼睛,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皆为利来,皆为利往,等到老去,还不明白一生所愿,空空如也。
那师父的道是什么?普渡弹出一滴清水,为师大道是无,过去皆无,现在皆无,未来皆无,一切空灭,如梦如幻。就如这滴水,利万物而不争,便是为师所求。
“一切皆无,那还有何追求?”
为师追求的并不是结果,还是过程,无便是有,有便是无,天地初开源于混沌,从无到有,人出生时便无,人生若有若无,走时若无,皆为若有,皆为若无,为师秉承若有之道,若无之道。
“师父境界高深,徒弟不知多少年才能有这番醒悟?”
境界只是基础的修炼体系,心到了,境界自然就到了,为师传你佛家心法,就是希望你能稳固道心,修身养性,明辨是非曲直。
“那徒弟接下来如何做?”
愿你所做,愿你所想,为师的道终究是为师的,就如人的性格一样,道是不同的,道重在心法,开悟即悟性,即使是凡根,开悟后也是一日千里,智慧,悟性远比境界重要。
“弟子愚钝,还是不解。”
人非圣贤,不可能面面俱到,你才接触佛法不久,不明其理也是情有可原,开悟看起来简单,实则难如登天,你能做到,即便将来出了佛门,跟佛的缘分也不会尽的。熟读佛经,只是泛于外表,还是亲身经历才是,你流落市井多年,再经佛法点化,开悟也在情理之中,你如今的境界,已经不在你师叔苦禅之下了
师父过奖了,我哪能比得了师叔,他钻研佛法多年,弟子不敢言超越。
悟到了,境界自然而上,有些人如同一碗水,总有装满的时候,而有些人则如星辰大海,浩瀚天地间,任由前行。
“那金身何解?”
金身是佛法的外在显化,佛法无穷,生法相,古佛言六丈金身,言外之意是佛法的六次感悟,并非普通修士强身健体,杀伐至上怕。修炼金身,得到的只是坚如铜墙铁壁的躯体,然内心脆弱不堪,只有内心强大,坚韧不拔,才是六丈金身原意,可惜世人愚钝,不懂其中佛理,直到归于尘埃,才明白一世愚弄。
“那帝朝和佛门有何区别?”
帝乃王道,佛乃人道,人间帝朝终有尽头,然佛法亘古不变,帝朝是维护人间秩序的一道规则,佛道包容大千世界,宇宙万物,帝朝有为,佛道无为,说起来与道门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父,弟子还有一惑,弟子今早并没有心中敬佛,为何回引来菩提共鸣?
佛在心中,时为若无,时为若有,若无皆空,若有包容万千,你已经达到若无的境界,四大皆空,才引来菩提异象,传说佛教祖师曾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你亦如此。
弟子不敢言成佛,还是心有不甘,让佛祖失望了。
佛法并非远离七情六欲,而是去接近,曾今若有,放下若无,曾经若无,现在若有。只有接近了,了解事态真相,本质。才能悟得智慧,佛理,并非有人天生圣贤,不过是愚钝之人的想法。
“那男女欲望,可为一道?”
自然,芸芸众生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琉璃境。众生为欲界天最低层次,男女之爱普遍,色界天也有男女之爱,然形式不同,一眼,一触便是爱,无色界天已无男女之爱,达天人之境,男女之爱食之无味,犹如嚼蜡。至于琉璃境天,是佛,菩萨,圣人,神灵之境,已无七情六欲,没有任何烦恼。
“佛就没有欲望吗?”
有灵智者,皆有欲望,即便是大道显化实体也有欲望,所为无欲无求只是美好愿望,男女之爱才是众生之道,没有欲望,何来的人,佛,菩萨,圣人。以后你会明白的,待在庙里是不可能悟得佛法的,只有经历了,才明白真正的佛法,为师之道若有若无,男女欲望同样如此,生时若有,死时若无。
苏百衣顿时醒悟,如醍醐灌顶,心中酣畅淋漓,师父,我明白了。普渡大师微微一笑,如果你认真修行佛道,将来成就不会在为师之下,但你缘在佛家,路在人间。
“师父,那我人间之路尽头在何处?”
路在脚下,看你如何选择,为师当年一日入境,才有今日所为,你虽然根骨不佳,体质偏弱,但悟性超凡,心智过人,如今有金身加体,菩提悟道,开悟为基,且先回吧,你师叔有话问你。
那弟子告退。禅房外,众僧皆在,苦禅面露苦色,刚才的话他也听到了,不由得感知,与住持相比,贫僧只是浮萍,尘埃。师侄入门一天,五品开悟,小成金身,菩提之心。
师叔过奖,百衣禅心未定,还需师叔和各位师兄弟指教。
众僧道:“不敢言指教。”苏百衣乐呵呵一笑,不管在何处,实力才是王道,宗教内部的竞争也是尤为激烈,当初西天教教主降临普化寺,也是为了佛道第一的名头,可惜师父并未放在心上,最后西天教教主狼狈而归,从此不敢再言第一。
“住持的若有若无论道,师侄可有感悟?”
师侄鄙见,请施主指教,师父若有若无之道,境界颇深,我也只是略懂一点,在我看来,若有在若无之前,若有即拥有,若无即空灵,只有拥有,经历,放下,才能达到若无之道,内心空灵,修佛修心,本心到了,佛就到了。
师侄之见甚妙,看来我几十年的佛是白悟了,以前我只觉得一心向佛,终有一天便能成佛,如今所看,还未做到心有旁骛似明镜。
无风何处起涟漪?诸位师兄弟,心似空灵,方能开悟,过去皆无,现在皆无,未来皆无,无道生有道,开悟便水到渠成。
开悟何曾简单?虽是佛家入门,但堪比人间天人境,除了住持,也只有我了,很多人承袭道家修炼体系,直入秘宫境,虽入佛门,未得佛缘,甚是可惜。
苏百衣不知难在何处?他明明没有做任何事,却让众僧羡慕嫉妒,也不知是好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