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改变的开始3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心理咨询师的人生下半场!
“我知道作为一名男性,我是第一个有这个荣幸得到组织的会见,感谢大家长久以来对清清的支持和关照。”
“没有,在你之前,还有一名男性成员,王跳跳。”李晓芳哈哈大笑。
久哥不好意思地摸着头,陪笑。
大家围桌而坐,林小西泡茶,周曼在修习古琴,以前从未示人过,今天兴致好,给大家来了一曲《凤求凰》。这是特意献给杨玉清和久哥的。
“不愧是名曲,很感谢。”一曲终了,久哥说。
“清清交给你,我们都放心。”林小西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或多或少,大家都听过或见过久哥,所以并不拘谨,更像是久别重逢。喝茶时,安静地喝茶,聊天时,漫无目的的聊。久哥话不多,更多的只是紧握着杨玉清的手,听大家说。
一入秋,久哥每天的生活又多了一件事:给杨玉清泡脚。她一直体寒,天一冷,总是手脚冰凉。一个木盆,中途加一次热水,泡到水不热了,再把她抱到床上躺着,去倒泡脚水。他还喜欢给杨玉清剪指甲,剪得很仔细,手指甲脚趾甲都有专门的指甲刀,先剪再磨平。他还喜欢给杨玉清吹头发,一洗完头,让她坐好,吹到半干。
“欧巴,抱抱。”有时杨玉清这么跟他撒娇。她有时也无限感慨地问自己:自己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吗?有这样的一个男人来到身边。想想当初离婚,觉得整个人生都完了,天都要塌下来了。谁能想象居然会有这样的反转。真的是“每件挫折都是上帝包装过的礼物”。
换了份新的工作,杨玉清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气象。每天根本不看时间,不在意上下班,积极、热情、专注,把每天的工作和专业学习安排得紧张有序。心理工作的本身,一切都是那么有趣,生活宛若新生。每天脸上都洋溢着抑制不住的笑。
第一次接待一对一来访者的时候,这是人生中的大事啊。她紧张得一直在办公室走来走去,虽然经过了上百次的刻意练习,依然怕忘记到时候不知道说什么。她一直抓住久哥打视频电话,才好一些。
结果,比想象中轻松简单。除了开场白,整个过程就是自然而然地往下进行,事先想好的台词什么的,根本没用。
经历了人生中重要的第一次。此后,做个案就基本越来越顺手了,毕竟,学校里的学生,心理困扰都是一些不太严重的、容易干预的程度。
其他的常规工作,没有任何经验,但奇怪的是上手很快,得心应手,过了第一个月的适应期,简直就是如鱼得水了。同时,心理课永远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尽管知道大部分是因为课程本身,还是会让心理老师极有成就感。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天赋的状态?她想起杨艳丽做的菜。
同时,工作之余,研究生的学习更是让她兴奋。课程都安排在寒暑假,研究生院一百多号人一起上课,她是年龄最大的,还是带家属上课的:久哥和王跳跳吵着要陪她。她上课时,他俩就附近到处玩。
这是一座古城,很适合养老,节奏很慢,消费也很低。他们租住了一套独栋房子,带院子,也可以自己做饭,久哥成了专职煮夫。
下午放了学,三个人就满城找吃的。各种名菜名小吃一样样尝过来,都有点不想回去了。还有各种的古风街市,街两旁的青砖墙爬满发绿色藤蔓,还有开得灿烂的使君子。一逛这种古街,王跳跳就自个儿到处找好玩的了,反正离住处也不远,他也走不丢。
杨玉清和久哥喜欢牵着手慢慢逛。有卖小玩艺的,有古老的糖人的,还有绣花布鞋,做工精细的木头簪子。久哥喜欢让她试那些簪子,越是那些古朴、空无一物装饰的,他越喜欢,两人在这一点上也很一致。偏偏杨玉清想自己试,他不让,请店员示范一些简洁的戴法,然后亲手给杨玉清戴上。惹得那些店员都说:好羡慕,好恩爱。
杨玉清以前总有些惶恐,就像一个人有了什么宝贝的东西想藏起来,怕弄丢了或者被人觊觎。可现在也渐生坦然:前半辈子吃的苦,都是垫底。而且,久哥总能让她安心,让她放下心来,享受这细水长流的日子。
虽然年龄差距大,但有几个座位相邻的同学渐渐关系很好,经常一起约饭或看电影。王跳跳也高兴了,都是女孩子,比他也大不了几岁。女朋友分了,这个假期粘着妈妈,也是情非得已,不想一个人在家。
王跳跳还有一项绝望,特别会拍照,很受这帮女生的欢迎。渐渐,开始丢开两个大人,自己去跟她们玩了。
“王跳跳,是我的同学,怎么变成你朋友了?还不带我们,单独跟她们玩。”杨玉清故意装作生气。
“娘亲,你看看谁有你年龄这么大的同学。你还是跟伯伯享受二人世界吧,乖。”王跳跳话音一落,早跑不见影了。
一会,朋友圈发出来,是在一家很有名的音乐餐厅,叫“胡桃里”,给一位杨玉清的同学过生日去了。一大圈女生,就几个男孩子,颇有身在花丛中的幸福感,现场很嗨,有驻唱歌手,还有各种整盅节目。
“丫头,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杨玉清今天不想出门,久哥倒兴致勃勃。
穿街走巷,七弯八拐,确实是一个幽静的所在。轻推柴门,不见人声,先闻水声。是个看起来很古老的茶屋,有一个很别致的名字叫“茶隐山坊”。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一进门左右两边不是茶室是展厅,展着美仑美奂的茶器,看介绍很多是宋代的。在外行人看来,很普通的一片竹片做的茶针,居然标价上千。
那些摆件,那些盆景,还有些稀奇古怪的物件,恰到好处点缀着,一步一景。
“这个地方真美。”杨玉清由衷赞叹。“和周曼那一样美,但是是不同的美,周曼那里像云一样娴静,而这里,像山一样沉寂久远,都能听到岁月的脚步声。”
“你喜欢就好。”久哥说,看她一脸欣喜的样子,知道这里是来对了。
也有一些茶室,可以享受专业茶师奉茶。久哥带着杨玉清进了一间,案头写着“明月”,布局格外简朴,甚至有点粗糙,但就是有种别样的让人放松、安定的东西。
茶师居然是和电影《寻访千利休》里千利休的奉茶一样的方式,传说起源于我国宋朝时的“点茶”。杨玉清第一次见,看被打起的茶沫,像是咖啡的拉花,很惊奇。茶师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她恭敬地捧起茶杯,尝了一口。真的有咖啡拉花的细腻顺滑,还有茶本身的清苦生涩,但这些似乎只是表象,入口即化,舌面和牙缝立即如泉水般涌出水润和甘甜。生津回甘自然而流畅,口腔感觉很好,顺喉即下。
“好茶。”杨玉清又忍不住赞叹。“如果周曼那里也有,如果大家都能品尝到,该多好。”
“我喝完这里的第一口茶,想法就是,一定要带你来。”久哥笑笑。
这似乎是人的本能,美好的时光和事物,总想第一时间分享给重要的、亲近的人。
“不虚此行。”两人异口同声。
暑假课程结束,三个人打道回府,杨玉清特地和久哥又来了一趟,记下了这里主人的联系方式。
久哥毕竟有生意,离开太久,一回来,就一头扎到店里要忙一段时间。杨玉清心疼他天天辛苦,跟他在一起后,太享福,很久没做过菜了。趁现在还没开学,不用上班,正好练一下厨艺。
王跳跳大学开学更晚,有时来了兴致也会试试。
“暖男的技能之一,就是会做饭,厨艺好。”这是杨玉清从小对儿子的熏陶。久哥也成了活生生的例子。
“我做的差远了吧?”每次等到久哥回家吃饭,杨玉清就有点小紧张,怕他不喜欢吃。
“好吃,本来就好吃,因为是你做的,还可以跟你一起吃,就更好吃了。”久哥回。“你好不容易放假可以好好休息,要不你们就去店里吃,免得做,辛苦。”
“你做给我吃不怕辛苦,我也不怕。其实是享受。”杨玉清说。
“你们俩,真是肉麻。”王跳跳做个鬼脸,吃完饭,迅速离场。
家里的惯例是一个人做饭,另一个人洗碗。可每次久哥在家做饭,都舍不得让她洗碗,说女孩子的手,怕油,哪怕戴手套,哪怕用洗碗机,也不行。这会,仍是他去洗碗。
两个人睡前靠床头,总会说会话。通常都是杨玉清说,久哥听。杨玉清是个话少的人,可是和久哥在一起,特别有分享欲,每天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事无巨细地说。久哥安静地听,有时也会讲讲自己的一些感受和体会。要不,两人轮流为对方朗读一段自己觉得很被打动的文字。有时,杨玉清读着读着,发现久哥睡着了,连忙放下书,轻轻给他盖上被子。她喜欢仔细端详他睡着的样子,像个天真的孩子,有时眉头微微有点紧蹙,她伸手一点点给他抹平。
杨玉清曾经计划过,换好了工作,就陪林小西一起丈剑走天涯,寒暑假到处走走,正好两个单身的人自由自在。和久哥在一起后,又要读研究生的课,又想多陪下久哥,总也没有成行,只能望林小西的神游兴叹。
“行了,你就重色轻友吧。”林小西不以为意地损她,独游,其实早就习惯了,和尹哲在一起的时候,也没有改变过。自由和爱情,自由更可贵。
“那我呢?什么更可贵?”杨玉清有时自问,其实答案已显而易见了。两个人选择在一段关系中,一定会各自让步,对一部分一个人的需要和自由放弃、妥协。有人形容好的关系,就是原本什么也不缺的两个圆的人,各自敲掉一个缺口,这两个缺口正好吻合,又变成圆。而很多不好的关系就在于,两个人敲掉的部分对不上,或者一个人敲掉太多,缺口太大,而另一个人完全不变。
在杨玉清读研阶段,杨艳丽也和她同步了。跟着一位养生膳食的师父寒来暑假,刻苦钻研。偶尔晒一下新作品的视频,就知道她既充实又进步神速。苏晓借着一个交换生的机会出国了,家里只剩两夫妻,苏学成倒不像以前那么拼命挣钱,经常还会听到他和杨艳丽一起借学习出游的消息。
让人意外的是周曼。她关了茶庄,也学习深造了,当然,仍然是茶艺,拜的师正是杨玉清后来分享给她的那家店主。大家建议说,茶庄交给店员打理,也不必关店,毕竟需要赖以生存。周曼已结束了在郑立那儿的心理咨询,也许这个决定正是咨询后的一个改变。
“钱是赚不完的,目前够吃就行。”她笑笑。笑里的安定让杨玉清记起她和戈中华进派出所的那一次,她的灰暗和陈旧,还有心底深处的惶恐,在一段关系里死死不能放手的隐忍和悲苦。而现在,她的笑就像春日里的迎春花,生机勃勃,不惧不畏。
也因为这样,花间集的活动基本上中断了。杨玉清偶尔约上林小西,仍是往郑立那里去一下,郑立和赵静波带着童童,深居简出,也就是她们去的时候,会热闹些。童童是个大姑娘了,大人说话聊天,她在房间做自己的事,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显而易见:童童也更喜欢安静地窝在家里,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即使出门,也是很要好的一二个好朋友一起,让夫妇俩很省心。
张丹和李晓芳因为活动的中断,几乎是杳无音信。大家很有默契,隔段时间就互报一下平安,让彼此都放心。
平静如水的日水,缓缓向前流淌。好像暴风骤雨过后,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这样的岁月静好来之不易,大家都很珍惜。这样的日子也总是过得很快,一天又一天静悄悄地不见了,消失了,待想起来要仔细数数,才发现,三年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