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红楼之挽狂澜 > 【002】林妹妹溯流北上

【002】林妹妹溯流北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红楼之挽狂澜!

思及此处,贾琛立马在屋里翻箱倒柜,想找找有没有武功秘籍。

没想到,还真被他从床底下翻出来一本《武当七星剑》的剑谱。

惊喜之余,贾琛急忙翻开阅览。

这套剑法共有四十七式。

分别为:虚步含剑、右弓步点剑、左蹬脚反刺剑、转体抡挂直刺剑、探海平衡刺剑......

在每一式后面,还有图文详解。

在剑谱最后一页,还有一段总结:

武当七星剑的动作以劈剑、撩剑、云剑、扫剑、点剑、带剑等为主,融合了太极剑、玄门剑、八仙剑的特点,讲究剑随身走,以意领剑,快慢相间,刚柔并济。

七星剑的动作灵动传神,连贯迅捷而又意蕴悠长,充分体现出两仪的刚柔之劲和太极的行云流水,对身法步法、运气吐纳有一定要求,属于武当上乘剑法。

贾琛眼前一亮,没想到,这套剑法乃是上乘剑法。

那是不是意味着,等练熟了这套剑法,就可以成为剑道高手了?

贾琛眸光闪烁,惊喜不已。

阖上剑谱,贾琛拿出积攒的银钱,去铁匠铺买了一把锋利的长剑。

这把剑由精钢打造,连鞘带剑一共重达二十八斤。

贾琛只是一个九岁的孩童,他原以为自己拎不动这把剑,只能扛回家。

却没想到,他单手就把剑拿了起来,而且丝毫都不费力,就像拿起一根鸡毛掸子一般轻松!

打铁匠们看到这个九岁的孩童单手拎起一把长剑,都目瞪口呆,震惊不已,甚至忘记了手里的活计。

铁匠铺老板也深受震撼,失声惊呼道:

“这小娃娃怎么力气如此之大?莫非是楚霸王转世?”

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贾琛左手提着长剑,健步如飞地走出铁匠铺,沿着熙熙攘攘的大街,往家走去。

这把剑有三尺长,而贾琛的身高只有一米出头,若是把剑立起来,比他矮不了多少,这就使得贾琛持剑的模样有些滑稽可爱。

忽然,一阵“哒哒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贾琛循声望去,只见十几匹黄骠马上,端坐着十数个身穿劲装、背着弓箭的青壮汉子。

前呼后拥中,以一位中年大汉为首,其余十几人皆是扈从家将打扮。

中年大汉身姿雄健,鼻直口方,目光炯炯有神,不怒自威,一手握缰绳,一手按着腰刀,散发着顾盼自雄的强横气场。

当路过贾琛身边时,中年大汉惊咦一声:

“这是谁家的孩子,竟然能单手拎长剑?”

说着,他猛地一勒缰绳,翻身下马,牵着马走到贾琛面前,笑问道:

“小子,你姓甚名谁?家住何处?今年几岁了?”

贾琛拱手施了一礼,不卑不亢道:

“晚辈姓贾,名琛,家住宁荣后街,今年九岁了。”

中年大汉看他身高才一米出头,满脸稚气,就像个小大人一样拱手施礼,颇有少年老成的稳重,顿感有趣,不禁高看他一眼,笑道:

“原来是贾家后人,我是神武将军冯唐,乃是贾府世交。”

贾琛拱手再施一礼:“原来是当世名将冯世伯当面,小侄有礼了!”

冯唐笑道:

“贤侄不仅力气大,而且礼数周全,言语得体,不愧是宁荣二公之后,贾家后继有人了!”

贾琛谦虚道:“冯世伯过誉了。”

冯唐摆摆手,笑道:

“贤侄不必过谦!我虽久疏战阵,但一眼就能看出你这把剑至少有二十多斤重,你一个九岁的小娃娃,竟然能单手拎起来,而且轻松自如,真是天生神力,让我大开眼界。

我也曾见过不少跟你年岁相仿的将门子弟,但还从没见到过力气比你大的,吾儿冯紫英跟你年龄相仿,他天生蛮力,却也只能用双手把剑抬起来,与你相比,差远了。”

贾琛笑道:

“能得冯世伯如此赞誉,小侄荣幸之至,我也早听闻令郎乃是文武全才,若是以后有缘相见,小侄很愿与他结为知己好友。”

冯唐开怀大笑道:

“好,吾儿若是能与你这样的少年英才结交,那是他的福气,我是越看越喜欢你这个小娃娃。

以后,你可以随时来我府上串门,不用拜帖,只需要直接告诉门子,你是我侄子就行。”

贾琛施礼道:“多谢冯世伯!”

冯唐原本想让贾琛拔出剑耍两下瞧瞧,但他估计这么小的孩子,根本就不会剑法,就算拔出剑舞几下,也只是乱砍乱刺而已,于是就没让贾琛舞剑。

然而,冯唐哪里知道,其实贾琛有一套武当上乘剑法——《武当七星剑》。

在冯唐对贾琛赞不绝口之时,他的手下们望着贾琛,都难掩羡慕之情。

冯唐向来治军严明,很少夸赞麾下的兵将,但今日,却对这个小娃娃赞不绝口,真是羡煞旁人。

冯唐又跟贾琛闲聊了几句,便翻身上马,告辞离开。

望着十几骑扬尘而去,贾琛心中微微一喜,若是以后从军入伍,神武将军冯唐倒是个很好的人脉和靠山。

但现在,最紧要之事,乃是考取功名。

首先,要考县试,等通过了县试,就成为了童生,但这才算过了第一关,后面还需要经过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才能金榜题名。

回到家把长剑放好,贾琛背着文袋,赶到贾府学堂。

学堂的教书先生是贾代儒,学生们都称呼他太爷。

贾代儒读书读了大半辈子,才通过了县试,现在六十多岁了,还只是个老童生。

他虽然学问平平,但他是宁荣二府中,除了贾敬和贾政之外,唯一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了。

贾家让他在贾府学堂负责开蒙稚童,授业解惑。

今日,贾代儒如往常一样,照本宣科地念了一段《论语》,便吩咐道:

“你们把这段背熟,我明日要抽查。”

说罢,他转身就要离开。

他压根就没指望能教出几个读书种子,这些贾家子孙成日里嬉戏打闹,能有几个是肯用功读书的?

“太爷请留步!”贾琛突然站起身,出言挽留。

闻听此言,贾代儒诧异地顿住脚步。

周围的贾家学生们也纷纷看向贾琛,很好奇这个平时不爱说话的闷葫芦突然发什么疯?

......

与此同时,在京杭大运河上,正有一艘船沿河北上。

船舱里,坐着一个体态娇弱的少女,伸出纤纤玉手掀开舷窗的竹帘,朝外张望。

她梳着百合分髾髻,额前垂下几缕齐眉穗刘海。

一阵清风穿芦渡苇,迎面吹来,拂动了她蝶翼般秀美的眼睫毛。

她下意识地微微眯起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蹙起两弯秀气的罥烟眉。

虽然只有六岁,却已然显现出几分清丽脱俗的绝美容颜。

烟波浩渺的天水之间,有一阵哀鸿的凄鸣声传来。

林黛玉的目光缓缓上移,只见一行大雁时而排成“人”字,时而排成“之”字,振翅穿过翻腾卷涌的云海,向北飞去。

雁北归,人南望。

林黛玉怅然若失,心里涌起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轻声呢喃道: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此一去关河万里,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到故乡,与父亲团圆?”

说着,她的眼圈红了,双眸中浮现出一层氤氲的水雾。

旁边的丫鬟雪雁安慰道:

“姑娘,莫要伤心,虽然咱们远离故土,漂泊神京,但荣府老太太是你的外祖母,她是不会亏待你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