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各方贤士齐相聚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李岩闯明末!
随着讨论的深入,到了九、十月的时候,李岩兄弟们讨论形成的各类只言片语不断流传出去,引起了很多士子的兴趣。当然,“文无第一”嘛,上门来找事的人是最多的,很多士子只是为了通过驳倒他们好增加自己在士林中的名气罢了。
倒也有一些真正眼界开阔的人,在跟他们共同收集资料再做统计讨论后,同意了他们的观点,并开始想办法准备扭转当前局势,延续大明中兴。只有李岩知道,大明中兴已经不可能了,但这不妨碍他通过这种讨论结识真正的英才。
“来,子诚,为兄给你介绍位真正的大才。这是桐城方以智方密之,今年十七岁,别看他小你两岁,但是密之是真正的家学渊源,学贯中西的大才。”李仲带着一个年轻人进了李岩的院子,笑呵呵的说道。
“密之兄,幸会幸会。能得仲兄如此称赞,必有过人之处。”李岩连忙见礼,这个方以智他在后世还是听说过的,好像还干过反清复明的事。
方以智还礼,并说道:“贤昆仲名声在外,见识不凡,与我见过的人云亦云之辈强出太多了。近日与子峰(李仲的字)兄交流,得益匪浅。”
李岩待方以智坐下后,便笑问道:“密之兄,我兄弟久不出门,已不知天下事久矣。你从江南来,沿途所见甚多,可有新的见闻?”
方以智说道:“我一路游学过来,倒也听说了几件大事。四月,南赣(今江西省南部)贼军夺天王,建号永兴元年,率众攻破安远县城,劫库放囚。知县沈克封逃走。
七月,今上召廷臣及袁崇焕对于平台,袁崇焕言及五年复辽,陛下大喜,已委其蓟辽全权。同月,浙江发生大风海潮,漂没数万人。
说起来,这个月真是多事之秋。蓟镇兵变。蓟门驻军由于饥饿索饷鼓噪,焚抢火药,经多方措处,始解散。顺天巡抚先发欠饷三个月,以安军心。
宁远兵变。辽宁宁远军中四川、湖广兵因缺饷四个月,发生兵变,其余十三营起而应之,缚巡抚毕自肃、总兵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
(本章未完,请翻页)
涵淳于谯楼上。袁崇焕与兵备副使郭广密谋,诱捕其首恶张正朝、张思顺,斩首十五人,平了兵变。
八月,后金侵犯黄泥洼。袁崇焕令总兵祖大寿迎击并取胜,斩后金一百八十级,获马骡百二十。”
李岩不由叹息:“都说圣天子在位,天下太平,如今却是天下板荡,可惜了无数生灵。”
方以智也点头道:“子诚兄说的是啊,今上登基,天下千头万绪的事情太多,光是搬倒魏逆,都耗去了好大精神,其余的事情,却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
李仲在旁大声说道:“我看还是内阁诸公无能,天灾不说,却也是防不胜防。怎地却不发士卒饷银?他们是担心国家太安稳了没有事做么?”
方以智说道:“说起内阁诸公,我便听说了一些趣闻。天子刚登基时,对前朝依附于魏忠贤的内阁很不满,临时玩笑式地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新的内阁大臣,把此前的内阁大学士全换掉。如此以来,谁还有心思办差?都只是盯着屁股下的那张凳子罢了。”
李仲在一旁询问道:“不是听闻圣上要大用东林诸公么?想来他们对当前局势了然于心,必然会有解决的办法,密之兄世居江南,想来与东林必有交集,不知他们主政后如何扭转局势?总不能只是像如今这般光是弹劾吧?”
李岩连忙制止:“仲兄何出此言?若是东林诸公执掌朝政,那就真是众正盈朝了,国事千头万绪,总的一件件慢慢来,不能操之过急了。”
李仲也知道交浅言深的道理,刚才却是冲动了,只是笑笑,不再说话。
方以智左右看看,想到李岩父亲李精白便是被弹劾归家,对李岩笑道:“子诚兄,你不用顾忌我是江南人便认为我也是东林党徒,我世居江南,对他们的嘴脸还是有认识的,与之结交,不得不为罢了。
如今圣上扳倒魏逆,正是一鼓作气颁布新政的绝佳时期,东林诸公却只是对所谓阉党穷追猛打,论及治国,便只是说些廉政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积弊等等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实际上整理国政一策也无,着实让人失望。”
李岩道:“密之兄言之有理,只是天下人不通实务者众,治国岂是光凭几句口号就能行的?有时候必要的政治妥协才能稳定局势,如今这种穷追猛打的局面再不改变,只怕要人心混乱,只以党争为重了。”
方以智抚掌大笑:“子诚兄与我所见略同!治国理政岂可一味刚硬?我看不用多久,天子必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倒时天子理顺阴阳,腹育平衡,则大明中兴不远矣。”
几人正说话间,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随即便看到几个人走了过来,其中一人边走边喊:“子诚兄,听说你这里来了个大才?你不厚道啊,都没叫我们过来聊聊。”
李岩抬头,看见李牟几人带着一名矮个子道士,便笑道:“子沐,汝休得不知好歹,原想着你们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就没有叫人唤你过来,你却先抱怨上了,你旁边这位先生如何称呼?怎么,你要跟这位先生学道法么?”
李牟大声道:“大兄莫要笑我,这位宋先生名献策,字康年,永城人士。宋先生虽只是个游方的道士,但是见识却是不凡,对我们讨论的王朝兴衰也很有兴趣。”
李岩心中有数,连忙起身作揖:“见过康年兄,让你看笑话了,这位桐城方以智方密之先生也是来与我兄弟论道的,大家刚好一起切磋学问。”转头向方以智介绍到:“密之兄,这是我几个不成器的堂弟,说话的这位唤作李牟,字子沐,左边是李南,字兆隆,右边的是李友,字仲志。”
几人相互见礼后,聊起了见闻掌故、时事政治等,倒是各有所得,只相见恨晚。几人日日讨论历朝治政得失,因李岩毕竟来自后世,眼界开阔,经常能提出有益的见解,到使得几人对他极为钦佩。
特别是宋献策,作为游方道士,深知民间疾苦,与李岩的见解对照后,更是惊为天人,就此在李家住下,日日向李岩请教。
方以智在李家呆了一个多月,直到京师传来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方才依依不舍的返回老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