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主旋律也能出圈 > 第202章 更多更热切的梦想!

第202章 更多更热切的梦想!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主旋律也能出圈!

袁龙平终于回到了农校。

还带回了一株名叫鹤立鸡群的稻魂。

说像这种稻子,如果种下去,一亩地能产千斤以上。

当听到他说出这个数字的时候,底下很多同学都炸锅了。

亩产千斤,那几乎相当于把现在的产量翻了一倍,怎么可能啊?

可是在袁龙平看来。

通过在优质稻谷当中寻找特异稻株,然后优中选优是能够实现亩产千斤的神话。

毕竟在此之前已经有人通过相应的理论实现了小麦,水稻的增产。

然而他这个想法刚说出来。

那个曾经贴过大字报的“正人君子”就又跳了出来。

还说他是什么数典忘祖,说这条路走不远。

紧跟着那个王主任也站出来了,说学校支持他搞这个千斤稻,说搞不出来是全国成果,搞不出来,就收了他的试验田,收了他的项目,让他从哪来回哪去。

原本以为袁老回来就能正儿八经的搞项目的观众,这下子又气急了。

“什么情况啊?袁老刚回来就搞这么一手!”

“这是巴不得还想把他踹回农村……”

“这个姓王的真不是个东西。”

“不过袁老也真是的,这明显是对方的套路,他为什么要钻进去呢?”

观众们有些不太理解。

但紧接着他们就明白了。

因为袁老的那位同事,正筛选谁到底是正人君子的时候。

袁老表现的很澹定,明显是谈笑风生的看待这一切。

这说明什么?

人家根本不在乎有人在背后穿小鞋。

人在乎且要做的就是留住项目和实验田,然后搞出千斤稻。

这种气度古往今来,鲜少有人能做到。

就这样,时间匆匆又过一年。

在观众们殷切的希望下,千斤稻的实验,最终还是以失望而告终。

而那个隐藏在背后的正人君子又出现了。

还写了一首打油诗。

嘲讽袁龙平的千斤稻是空穴来风,是胡说八道。

观众们开始为袁龙平而伤感。

好在这会儿身穿白衣的邓哲出现了。

她安慰着袁龙平。

还说了一段很有哲理的话。

邓哲:“我想这鹤立鸡群的种子没有长成鹤立鸡群,对您来说是失败的,但对它来说可能是成功的,因为他背后的规律非让它长成这样不可。

它超出了您对它的认知,不是您以为的它。”

这话几乎是在一瞬间点醒了袁龙平。

也让他重拾了研究千斤稻的信息。

但因为项目失败,整个农校现在都在传,袁龙平因为项目失败,所以疯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最为贴心的同事,想着给他介绍个对象冲冲喜。

然后就带他来相亲。

紧跟着观众们眼睛就亮了。

不过刚一亮就发现,竟然不是邓哲。

“不要啊,这从哪里冒出来的人?”

“哎呀,放心吧,袁老师最后肯定和邓哲奶奶在一起,历史已经证明了。”

“但就算是这样,现在看着也挺揪心的呀。”

“揪心个毛呀,没看到袁老师摸着稻穗,嘴里念念有词,这明显是想着地里的事,根本就没把心思放在相亲这!”

有人这么说,大家这才反应过来。

然后就听到袁老的话外音出来了。

“不对,鹤立鸡群明明就是水稻,但是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纯系品种不会分离呀,那鹤立鸡群为什么要分离呢?”

也就在他疯狂思考的时候,突然间,一道炸雷响起!

紧跟着,袁龙平就像是发了疯一样,飞快的跑到试验田里。

然后这个时候人们才看到。

他的水稻竟然全都被人割了。

到底是谁动的手,似乎显而易见。

就这样,天上密密麻麻的雨点击打在他身上。

可他就这么咬着牙,无所畏惧的,去把那些水稻抱起来。

镜头开始缓缓从雨中移到一块牌子上。

那上面写的是:鹤立鸡群千斤稻袁龙平。

不过这会儿,牌子已经倒了,在雨水的冲刷下就这么倒了。

“这姓王的也太过分了吧!”

“这么着急吗他?”

“我要是能去到那个时代,肯定要好好修理他一顿!”

观众们再一次群情激奋。

但这会儿却看到袁龙平把稻苗数了之后,在黑板上写下1024,768和256这三个数字。

这代表了什么?

有观众不知道。

但有懂行的就说:“这是孟德尔遗传定律,三比一,性状分离!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袁老才走上了杂交水稻之路……”

雷光阵阵。

却压抑不住袁老此刻内心深处的兴奋。

他几乎是跳起来吼着:“三比一!”

也就在这时,话外音出现。

“妈妈,科学的答桉不华丽,但如此准确而迷人,鹤立鸡群768株为同一形态,256株为另一形态,两种不同形态之比正好是3:1,这正符合孟德尔杂交二代3:1的分离规律。

这说明我去年看到的鹤立鸡群,不是一株纯系水稻而是一株杂交稻……”

话说到这里的一瞬间,很多即便不了解农业知识的观众都知道,袁爷爷发现了真理。

而这,就是他迈向伟大农学家的第一步!

……

很多时候,当一位科学家感觉到自己身上有一股使命,如孤筏重洋,像电光石火之时。

这大概代表他受到了真理的冲击,思想上开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蜕变。

然后,整个人就开始不断攀爬向上。

袁龙平就是这样。

因为发现了杂交水稻的事,他马不停蹄的去找金老师,但却没找到人。

好在他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去京都,找一个叫鲍奎的人。

为了这事儿,他马不停蹄去了首都农科院。

结果刚一去就遇到了一群人。

不,是一群张嘴就能把他震撼到的专家。

紧跟着,观众就看到很多穿着破破烂烂,明显像个农民一样的人,却能从嘴里说出很多和农业知识相关的东西。

这才知道能够来到首都农科院的这帮人都不是凡人。

这帮人里随随便便一个农民,说不定就是哪个省里顶尖的专家。

结果这群人到开门大爷嘴里就成了不务正业的。

好在袁龙平脑子活转的快,这才没被大爷看出破绽。

成功见到了鲍奎。

结果见到之后,他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被对方完美回答,然后说行业中已经有人解决。

提了一个又一个。

都是人家已经解决,只是你们不知道。

这才让观众知道信息对等到底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因为这事,袁龙平遭受了很大的打击。

也更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好在他没有放弃,最后和这个潘老师去了农科院的图书馆。

在这里他学习到了很多和杂交水稻有关的知识。

并为自己培育杂交水稻奠定了十分重要的理论知识。

学习了充足的理论基础之后,他就要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

临走之前,潘老师跟他说:世间万物本性难移,杂交即是要以其本性,增其内在。

这话在袁龙平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也让众多观众明白,科研的道路总是艰难且曲折,很多事看起来像是碰运气成功,但在运气之外,更多的还是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在支撑这一切。

然而除了知识的支撑,爱人的陪伴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听到追邓哲的人很多的时候。

袁龙平慌了。

他求自己的同事,让他跟媳妇说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邓哲约了过来。

还念了首诗。

穿越凄风苦雨

觅尽南北西东

蓦然回首

斯人却在迟尺中

情诗念完,观众都炸了。

“原来袁老不是个榆木脑袋,人还挺浪漫!”

“可不是嘛,人还会拉小提琴呢。”

“可就是不知道邓哲奶奶会不会一下子答应……”

在观众的期待下。

邓哲最终没有答应,但在临走之前她拿了个锅,说要替袁龙平补一补。

“拿个锅是什么意思?”

“傻啊,你这就说明有戏!”

果不其然,这俩人很快就在一起了,而且最浪漫的是邓哲在打篮球的时候。

袁老就想着去扯证。

这浪漫的让很多年轻观众都发出了宛若土拨鼠一般的叫声。

然后两人顺理成章的就结婚,可在结婚的时候,正人君子又带来了一句话。

零点看书

“这家伙怎么又跳出来了?”

“他该不会又想恶心人吧?”

大伙儿这么想着,就看袁龙平的同事把这幅字敞开。

上面写的竟然是,让他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也是带着这样的念头。

他开始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

可是这东西想找到很不容易,全国范围内也不是没有人在找。

但都没有找到,他能找到吗?

当然可以!

一个数十年如一日,在田里不断寻找的农学家,怎么可能找不到它?

也就在结婚后的某一天。

袁龙平曾的一下从稻田里出来,抓着一株稻穗,脸上闪着激动。

从数以十万计的稻穗中,他终于找到了雄性不育株。

然后夫妻俩商量着。

就开始进行接下来的研究。

但因为经常泡在农田里,没想着吃饭,袁龙平得了很严重的肠胃病,而这个病伴随了他的一生。

可就在他为了杂交水稻而坚持的时候。

金老师的逝世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打击。

但他还是咬着牙。

就这么硬撑着过来。

终于,在复杂的环境下,他等到了贵人,就是那个把他从凤凰坡拉出来的那位。

可他想好好做实验,背后却有人一直阻挠。

那帮人把秧苗扔到了井里。

让袁龙平不得不跳进去,寻找秧苗。

好在学生留下了秧苗。

虽然只有五株,但试验却仍旧能够继续下去。

复杂的环境越发复杂

可袁龙平就这么咬着牙,一个人孤独的去研究杂交水稻。

终于他的坚持还是有结果的,那个曾经帮了他的陈院长,决定让他们把队伍带到省农院去。

可就在袁龙平想带着谭胖恭一起去省农院时,却接到了他被毒蛇咬的消息。

那个年代,血清很少很少,再加上研究农作物的地方,一般都是很偏远的山地。

所以被毒蛇咬的人,根本来不及被送到医院,几乎只能活活等死。

但是在死之前,谭胖恭还是给了袁龙平一封信,里面是正人君子的名字,被他推断到了两个。

在临死前托孤后,谭胖恭伴随着南繁之歌,离开人世。

而袁龙平就在这看着自己兄弟离开人世的情况下,更加坚定了研究杂交水稻的信念。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当两个徒弟,根据杂交水稻的特征,找到现代杂交稻的祖先时。

一帮人沸腾了,袁龙平也是着急忙慌的赶了回来。

他们兴奋的叫着高级,拿着那株名叫野败的秧苗,分享着成功的喜悦。

然而最终的实验才刚刚开始。

他们从这株秧苗上得到了五粒种子,然后开启了杂交试验。

从第1年,第2年,到第3年。

从第2批,到第3批,再到第4批。

他们的成果越来越好。

可就在这时,袁龙平打算把他们的种子分享出来,让更多种植水稻的人,都能够用上野败这个种子。

有学生不理解,觉得他们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取得了一点成就。

可要是把种子分出去的话,那大家不就都在一条水平线之上了吗?

这话也不能说自私。

毕竟谁费尽千辛万苦干出来的事业,突然要被公开成果,心里都不舒服。

然而就连观众都知道这不是单纯的技术竞争。

是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为研究杂交水稻而付出努力。

就像袁龙平说的那样。

他们一个团队付出努力,才好不容易拥有了一点成果。

再往后还得经历很多难关,像什么三系配套。

杂种优势组合,还有制种。

这么多的难关,仅凭他们,即便最终能够攻克,祖国也等不起。

所以他希望能够把成果撒出去,让大家都开始不断努力,在这样的环境下,说不准能够推动国内杂交水稻的发展。

就像他举的例子。

为什么外国人搞出了三系稻,却没继续往下走,还不是握着手里的一点成果,不愿意撒手,不愿意公开出来?

而他们当然不能向外国人学习。

可是很多观众都知道。

选择把种子向外公开,几乎就相当于放弃了那么长时间的研究。

但袁隆平有格局,在他看来,杂交水稻不管是在谁手里搞成,都是人类的创造结果。

这话说出去的一刹那,很多观众都把格局打在了评论上。

就这样。

他们选择把野败的种子公开。

公开给福省的谢安。

疆城的王艺。

东山的**。

北湖的刘家……

当一个又一个名字出来的时候,袁龙平知道,他们每一个人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团队。

而正是因为有大家的合力,杂交水稻的培育才能在一步一步的攀登当中走向更高峰……

终于,在1973年的秋天。

袁龙平站在了演讲席上,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至此,杂交水稻的培育走上了一个全新的顶点。

而他曾经许诺过的亩产千斤,现如今也终于实现!

但实验的成功并没有让他太过兴奋,他回到了凤凰坡,完成了自己的承诺,那就是把第1批种子交给当地村民。

当村民们聚集在一起,给他放着鞭炮之时。

看着大家眼中单纯但却闪着尊敬的目光,袁龙平整了整衣领。

他就这么直直的看着大家,然后深深的鞠了个躬,在他们的鼓掌下。

问:

一位科学家到底要做到什么份上才能被人称为神?

或许,只是一句简单的吃饱饭。

而袁龙平,他做到了。

他不仅让自己的家乡人吃饱了饭。

还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饥饿人口都吃上了饭……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用毕生的努力让人类远离了饥饿。

他是伟大的,值得让人们无限尊敬,乃至景仰的存在。

也是在实现杂交水稻的成功后。

他又开始了两系法。

超级稻。

海水稻。

并最终都取得了成功。

观众们知道,他的种稻之路还在继续,并将延续他的一生。

因为袁老心里,还有更多,更热切的梦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